趙辛夷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大量的人員為了更好的生活和發展,選擇了進城務工,并且就近幾年外來人口涌向經濟發達地區的情況來看,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讓每一個孩子擁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和權利,是教育真正實現平等性、全民性、普及性的必然要求,同樣也是保證民工子女能夠得到均衡和全面的發展、“不能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的現實要求。為此,本文就外來務工子女的小學教育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然后依據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
關鍵詞:外來務工 小學教育 真情管理
外來務工子女的小學教育已經逐漸上升為國家問題,并且有相關部門就外來務工子女的小學教育情況做出了幾點要求,即社會各界需要重點解決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并且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相關部門堅持以當地政府的管理為主,采用多種手段保障外來務工子女接受小學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僅僅依靠國家的政策想要解決好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的管理部門依據學校的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落實當地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一、外來務工子女的相關概述
隨著外來務工人員的不斷增加,大量的外來務工子女涌入到當地的教學機構,由于外來務工人員的流動性相對較大,對學校的管理、教學質量、教學手段等都有著極大的考驗,但是這些孩子的求知欲并沒有因為自己生活的環境而有所改變,這些孩子擁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而學校和社會需要在這種情況極力維護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在社會和學校的廣泛關注下,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外來務工子女隨著父母的工作不斷變遷,并且這些孩子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的經濟水平和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甚至有的家長在一些小作坊、加工廠、廢品收購站工作,對孩子的的關注力度還有待提高。同時,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通常有2-3個,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重視力度不夠,將會導致這些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離開了小學課堂,較早的投入到社會,這對孩子的心理和成長都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相關部門應該及時的發現這些問題,并且督促學校做好應對措施,促使外來務工子女盡快的融入到小學教學的課堂中,讓這些孩子有質量、有尊嚴的學習和生活。
二、加強外來務工子女教學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尊重外來務工子女
外來務工子女由于成長環境等的不同,導致這些學生的性格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敏感,為此,學校的管理人員在給予學生關懷的時候,不要當做是一種情感的施舍,以免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學生脆弱的心靈,導致學生對學校產生嫉妒的厭煩心理。同時,校長應該及時地召開教學座談大會,將老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不斷的強調,并且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變化,并且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地解決措施。同時,言語可能在人們不經意之間傷害學生的心靈,為此,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注意不要有意無意的談論學生敏感的一面。比如:你的父母是做清潔工作的、小作坊工作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好等,這些言語只會在無形中不斷觸痛學生身上的傷疤。學生長期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將會導致學生逐漸厭煩這些關心,甚至對班級上的學生和老師表現得疏遠。因此,學校在制定學生管理制度的時候,應該注重強調尊重外來務工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并且在學生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給予適當的關心,逐漸打破外來務工子女強硬的外殼,促使他們盡早的融入到班級的學習和學校的生活中。
(二)選擇正確的關懷途徑
校長在對學校事務進行管理的時候還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且選擇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關懷。例如:外來務工子女有經濟困難的,可以都對學生采取相應的扶助措施,鼓勵學生通過優秀的成績來獲得學校對她們的幫助。同時,校長還可以組織學校的班級捐款活動,向經濟困難的學生施以援手,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懷。如果學生是因為初來此地,對當地的環境和學校感到陌生,從而出現了交往困難和性格孤僻等外來學生,小學校長可以充分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中主動交流,并且在課外活動期間展示學生的優勢和特長,拉近外來務工子女和當地學生的距離。同時,通過這種集體性的課外活動,還能夠讓學生了解班級中的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促使外來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與友愛。
(三)因材施教,輔助好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習
無論是外來務工子女或者是本地的的子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促使學生以后能夠謀得一個好的出路。但是外來務工子女不管是學習的方式還是接受教育的程度都與當地的的學生有著很大的區別,為此,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應該注意這幾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方面,學校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水平,并且在學生學習中,需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知識點和學習情況以及對老師教學方法的接受程度,及時地給予學生關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平等對待當地學生和外來學生,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從而在互相幫助下共同學習和成長。
(四)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
大多數的小學將“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作為學校校風建設的宗旨,而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健康輔導和疏導工作是校風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有學者就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素質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結果發現,有85%以上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感受到一定的孤獨,并且認為自己是學校、家庭、社會中的拋棄者,甚至對日常的生活和學習提不起興趣,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大部分的外來務工子女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與同學、老師、家長溝通,及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看法,學生長時間將這種情緒壓抑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將會導致學生對社會和學校的認識出現偏差,從而造成學生的心理障礙。為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就學校的教學環境,設置相應的心理咨詢室,學生可以將自己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不滿與心理咨詢室的老師進行訴說,從而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如果學生不愿意主動地與心理咨詢室的老師進行交談,還可以采用書信的方式進行表達,宣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學校還需要及時對這些書信進行整理,針對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應該及時地與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輔導。
學校還應該加強對老師教學素質的重視力度,因為無論是外來務工子女心理還是當地的子女的心理都是從懵懂無知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為此,老師應該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學習和變化。同時,學生心理的成熟和性格的變化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并不是一次簡單的交流、一次問候等就可以見到成效。在這種情況下,校長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職能和權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心理輔導計劃,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五)實行陽光分班制度
因“與生俱來”的弱勢地位和城鄉觀念差異等原因,部分民工子女入學后出現了不能融入學校等問題。學校的分班工作是校長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長應該根據上級關于陽光分班的指示精神,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資源不斷完善學校的分班制度,這種分班制度簡單的來說就是將外來務工子女和本地的子女隨機安排在一個班級中進行學習,通過這種同一分班的制度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和諧共進。首先,學生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能夠在彼此地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照應,從而促使外來務工子女盡早的融入到本地,減少外來務工子女的心理落差。其次,學校還應該加強對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籍管理,如果學生因父母的原因需要休學、轉學等,應該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對待對待這些工作內容。最后,鼓勵學校的老師將外來務工子女作為班級優秀干部和優等學生評選的首要對象,提高外來務工子女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在學習中收獲自豪感和滿足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外來人員進城務工,由于生活所迫這些外來務工人員通常會攜帶自己的孩子。而這種現象導致的主要問題就是孩子的教育。為此,學校校長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參與人員,應該及時的關注學校中外來務工子女的接受教育的實際情況,并且在社會的推動下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對學校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整和完善,并且督促學校的教師用真情去關心和愛護身邊的外來務工子女,促使這些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小娟.小學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研究——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例[J].課外語文:下,2017,(08).
[2]馬麗華.小學外來務工子女英語學習現狀及管理策略[J].文理導航,2017,(12).
[3]劉長貴.淺談歸因理論對小學校長管理工作的啟示[J].新課程·小學,2017,(06).
[4]李利林,王江波.小學校長有效進行學校管理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6,(05).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