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摘要:并購對促進企業發展、加強市場控制能力、降低經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近些年眾創空間的發展,部分企業經營不善出現虧損導致無法持續運營,而部分眾創空間憑借雄厚的實力,急需擴大市場。以下本文就結合理論和實踐,首先對企業并購動因進行了詳細介紹,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被并購方所存在的財務問題,最后提出并購方式選擇的建議,希望對眾創空間并購活動開展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眾創空間;財務問題;并購
在一系列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下,眾創空間遍地開花。由于短期逐利驅動、數量規模增長過快、盈利模式未建立等因素,眾多眾創空間因無法承受租金而倒閉。并購是社會競爭中的核心,為使企業實現擴張,節約眾創空間的裝修時間,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股東價值,并購成為實力雄厚眾創空間實現擴張不錯的選擇。
一、并購動因
(一)加速企業發展
企業想在市場中生存并不斷發展可采取內部發展或者并購,并購效率比較高,有效縮短了進入市場所需的時間,提高市場份額。
1.實現規模迅速擴張。企業通過自身投資建設眾創空間,往往裝修期長,同時裝修期承擔房租成本,通過并購企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規模擴張,克服自身投資的缺點,提高競爭能力。
2.突破進入壁壘。現在出現了“房地產+眾創空間”跨界模式,房地產企業對眾創空間的運營不了解,加大了進入眾創空間行業的成本及風險。通過并購可突破這一壁壘,快速進入眾創空間行業。
3.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甚至倒閉,通過并購可以占領這部分市場份額,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二)實現協同效應
1.經營協同。并購方考慮并購對象通常選擇自己已進入的市場,筆者所在公司在上海張江運營眾創空間,并購對象選擇了同一地區,通過對運營團隊進行了整合,節降了運營費用,自身抵御風險能力也得到加強。
2.管理協同。并購對象出現虧損,往往是因為經營管理不善,其本身的資產狀況良好。通過并購可以有效利用并購方優質的管理資源,提高并購對象的資產使用率,改善經營業績,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
3.財務協同。并購后組織機構可以進行精簡,優化人員配置,降本增效,提升資產使用效率。由于并購對象往往存在未彌補虧損,并購后產生的盈利可以進行彌補,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取得一定的稅收效益。
(三)提高市場控制力
通過并購競爭對手,占領其市場份額,成為區域內數一數二的眾創空間運營品牌,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效地提高市場控制力。
(四)獲取價值被低估的公司
由于空間設計不合理、服務體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影響,眾創空間經營虧損,導致價值經常被低估。如果并購方具有眾創空間優勢的運營經驗,則通過收購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可以節降運營成本,提高被收購眾創空間的經營收益。
(五)提高經營安全性
通過并購可以實現多元化經營,實現跨行業、跨產品的擴張,分散風險,提高經營安全性。房地產企業并購眾創空間,不僅可以提高經營的安全性,還可以促進原業務的發展,提高品牌影響力,獲得市場及政府的贊譽。
二、被并購方存在的主要財務問題
(一)租金收入成本核算
被并購方賬面按開票確認收入成本,未按照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導致收入成本存在跨期情況,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的規定:
對于經營租賃的租金,承租人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按照直線法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其他方法更為系統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有租金應當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對于經營租賃的租金,出租人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按照直線法確認為當期損益;其他方法更為系統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有租金應當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并購方需要獲取被并購方的合同臺賬,以確定權責發生制下的收入成本。
(二)無經濟業務實質的業務問題
被并購方賬面存在無經濟業務實質的開票及往來款項,主要涉及的會計科目為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存貨、應交稅費等,被并購方需將此類業務所涉及的相關公司進行債權債務清算,及時支付剩余款項,且以后不再發生此類業務。
(三)固定資產及長期待攤費用問題
被并購方固定資產未按照權責發生制核算,而是在收到發票時入賬,賬面固定資產余額比實際少入,少計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入賬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設立固定資產臺賬,編制固定資產按月折舊表。
被并購方對固定資產無盤點制度,賬實難以核對。被并購方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對所有的固定資產進行清理盤點,加強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做到賬實、賬證、賬賬相符。
被并購方長期待攤費用主要為裝修費用,公司按票入賬,未按租房期間的受益年限分攤。賬面長期待攤費用余額比實際少,同時影響成本。裝修款應按權責發生制入賬,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起,按租房期間的受益年限進行分攤。
(四)應付職工薪酬問題
被并購方存在部分工資通過個人卡發放現象,未在賬面反應。被并購方應完整核算應付職工薪酬,工資應通過賬內發放,禁止通過賬外現金支付。
(五)費用核算問題
被并購方存在部分中介傭金賬外發放現象,未在賬面反映。傭金應通過賬內發放,不得通過賬外現金支付。
三、并購方式的建議
被并購方產權清晰,稅務風險較小時,可采用股權轉讓的方式進行并購。若產權不清晰,稅務風險較大時可采取資產剝離方式進行并購。
(一)資產剝離含義
資產剝離指企業將子公司、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出售給其他公司,以獲取現金或有價證券的回報的行為。被剝離資產可能是不良資產,也可能是優質資產。
資產剝離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股份轉讓剝離;另一種是資產出售和轉讓。
(二)資產剝離的程序
資產剝離既可以是并購方發起,也可以由被并購方發起。第一種情況下并購方向被并購方發出要約,促使被并購方的目標資產剝離;第二種情況下被并購方明確要出售的目標資產,然后尋找并購方。資產剝離的程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準備階段
首先雙方選擇對接人,在選擇對接人時既可以選擇內部的工作人員或者負責收并購的部門,也可以從外部聘請專業人員;其次要為資產剝離制作備忘錄,備忘錄應當包括:企業資產剝離的原因、目前的現狀、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企業的財務狀況等。
2.制定剝離計劃
根據被并購方準備出售的資產情況,在準備階段完成以后,制定資產剝離計劃,選擇合適的剝離方式。這時應當充分考慮準備出售的資產的特點、股東的期望和偏好等因素。
3.評估剝離資產
剝離計劃制定完成后,需要對剝離資產進行估價。剝離資產主要涉及固定資產、裝修、商標品牌、剩余租賃權、客戶資源,雙方可根據賬面凈現值并結合現場盤點情況雙方協商確定價格。
4.雙方進行磋商
雙方對要剝離的資產進行調查、評估后,擬訂買賣合同。在達成正式合同前,許多細節性問題需要進一步進行協商。
5.完成剝離
產權交割之日,各種文件的交割,由雙方對接人執行,法定代理人簽字確認。通常來說,需要交割的文件如下:
(1)和業主轉簽后的合同原件
(2)和客戶轉簽后的合同原件
(3)資產清單
(4)裝修尾款清單
(5)現有押金收入及支出統計表
(6)現有入駐企業名單及租金明細
(7)人員名單及工資明細
(8)商標資料
四、總結
總而言之,成功的企業并購活動可以實現良好的經營協同效益、管理協同效益以及財務協同效益,加強市場控制能力,降低經營風險,提升股東價值。為了確保成功企業并購實現,要通過對被并購方財務問題的深入研究,選擇合適的并購方式,進行合理的價值估算,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中,引導企業并購活動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菲.企業并購中的財務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3).
[2]劉春曉.創新2.0時代:眾創空間的現狀、類型和模式[J].互聯網經濟,2015(8).
[3]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租賃》簡析[N].財會信報,2008(1).
(作者單位:蘇州火炬創新創業孵化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