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鳳
摘 要:在我國青少年基礎教育當中,初中教育看似沒有小學教育的“打基礎”和高中教育的“沖刺”重要,但實際上卻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因為剛剛進入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逐漸發生著變化,也間接對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在初中想要帶給學生更高質量的教育,就需要老師更細膩的教學,更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效率提高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實施生本教育
受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即便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入的今天,依然有不少老師認為有效的教學就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確保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為了達成這一目的,這部分老師又都選用了灌輸式教育。因此在當前初中教育中,課堂教學往往是老師的一言堂,呈現出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則在講臺下悶頭學習的現象。且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因為缺乏交流與溝通的教學使得學生間接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時間久了就會逐漸出現學生排斥老師、排斥學習的現象。
因此在初中教育當中,老師們首先要意識到教學的本意,意識到學生才應當是教學的主體,真正有意義的教學不應當是讓學生圍繞老師去轉,而是由老師去圍著學生轉。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借助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去制訂最符合學生個人的教育方式,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得到針對性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利用自己的長處去進行學習,從而最終有效提高初中教育的質量。
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們應當明確體育教育的存在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有跟健康的身體,從而為其它知識的教育提供更好的“平臺”,最終確保學生能夠得到真正全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日常體育教育中,老師們應當考慮每個學生的不同體質,讓學生參與不同的運動,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而不是過低的強度讓學生忽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或是過高的強度使學生對體育教育產生畏懼感。
二、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入教學中去
眾所周知,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興趣總是在各個方面對我們產生著影響,而這教育、學習當中,這份影響更是被進一步的放大,這從日常教學中許多老師口頭上都掛著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足以看得出來。實際上就學習興趣對教育、學習的深遠影響,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著名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經意識到了,《論語》中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在闡述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學當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一些學生總是能夠更深入的投入到教學、學習活動中去,總是能抱著更高的熱情去對待知識與學習,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習興趣的存在美化了他們心中的知識與學習,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知識與學習所帶給他們的快樂,能夠讓他們通過學習去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幸福感”,因此他們才具備津津有味且不知疲倦的學習態度;而反觀那些不具備學習興趣的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美化知識與學習,使得他們大多只能感受到知識與學習的枯燥,所以這部分學生才會表現出對知識與學習的排斥,總是以被動的姿態在接受教育。
因此為了保證初中教育質量,老師們必須考慮到學生學習興趣的相關培養,通過利用課堂游戲、趣味教學等形式,讓學生能夠對知識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愿意主動投入到教學、學習活動中去,讓師生之間能夠具備更緊密的結合,最終實現教育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當中,老師們可以將一些“獎罰”機制應用到體育活動中去,給學生以“前進”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在玩的同時學到體育知識,更有效的鍛煉身體。
三、鼓勵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受傳統教學理念及學生在教育中所處地位較為被動的影響,在過去的初中教育中,許多學生都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系統的學習只讓他們掌握了知識的表面,讓他們具備了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能力,然而卻也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初中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初中生讀了“死書”,這無疑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在初中教育當中,老師們應當嘗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將課堂上的知識教學從過去緊湊的幾十分鐘時間里,借助互聯網等形式分散到學生的每一天,嘗試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去追尋知識,不但能夠更有效的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學習知識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更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老師過重的壓力,讓老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幫助到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
四、總結
作為青少年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初中教育的質量可以說和學生的未來息息相關,因此在初中教育當中,老師們應當密切關注初中教育的質量,確保為學生帶去更科學、更有效的初中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最終成為國家所需要的棟梁。希望筆者的淺見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的初中老師參與到討論中來,共同為我國初中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胥積宏.淺析優化初中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6).
[2]任和平.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徑[J].中外交流,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