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梅
摘 要:數學是三大主科之一,學生學習好數學有助于培養邏輯思維,引導學生創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良好基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之后需要大量時間鞏固練習才能融會貫通,因此數學課后作業布置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教師能夠檢測學生學習效果,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突破重點難點知識,提高學生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作業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和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學數學作業在布置上存在著布置一刀切、形式單一、內容隨意性大等問題,通過分析查找原因,提出了改革小學數學作業的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作業的布置要根據學生在本課學習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延伸知識深度、拓寬認知視野的習題內容,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知識,發展智力。切忌“為了作業而作業”,亂布置一通。嚴格執行學校控制學生的家庭作業量有關要求。布置作業要根據年級特點、知識特點,合理、適量布置家庭作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精選作業內容,家庭作業不宜過多,禁止搞題海戰術。要與學生家長溝通,建議不要給學生增加額外作業。確保學生的正常休息時間,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發展。
二、實踐性
實踐性是指所布置的作業在內容的選擇上,要選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案例,開展課內與課外、學生和家長、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來做。例如,學完《長短》一課后,除了教材中的比鉛筆、比手掌……也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還可以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比較。再如“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相關的問題。這樣的作業能使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實踐,培養數學應用能力、學科整合能力。也讓學生在深入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了解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趣味性
趣味性是針對作業的表現形式而言,以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寓學于樂、寓智于趣,生動活潑地主動鞏固知識為主。例如,讓學生自選作業、自編作業、自批作業。自選作業,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在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從課本、資料上選題來做。自編作業,就是讓學生根據某節課內容為全班同學設計試題,作為家庭作業。家庭作業要有操作性,小學生,年齡小,對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因此,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形式多樣化。設計操作性的作業,可滿足他們的心理要求,利于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作業布置要有創新性,家庭作業的設計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老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傳統的作業整齊劃一的格式,各展所長,各盡其能,完善個人魅力,給予學生“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新鮮體驗。讓家庭作業成為實現學生創造力、創造性思維的舞臺
四、差異性
差異性是針對各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而言,在設計作業時要體現不同層次要求,解決“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飽”的怪象。《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知識和思維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家庭作業的設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個體。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分別布置家庭作業。對后進生布置“基礎題,”對學習較好的同學布置“跳一跳能摘到蘋果”的題,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布置有挑戰性的家庭作業。以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
五、思考性
思考性是指作業選擇內容不應是課本知識機械的照搬,而是它的引伸、發展和提高。每次作業都要有一定思維提升的題目。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開發潛在智能。由于思考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致使同一道題目具有多種解答方法。設計作業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樣的嘗試,尋求新穎獨特、有創造性的解法。如旅游中的數學問題:同學們要到動物園,動物園的票價成人每人10元,兒童每人5元,10人團體每人6元。我們班有50名同學以及3位老師,如果都去參觀,你能算一算怎樣買比較省錢嗎?此題的解題策略是開放的,它要求學生應用分析的方法將幾種不同的買票方法進行比較,得出合算的結果。其一是將師生分為成人與學生兩組,分別購票。其二,將師生合為一個團體,以團體名義購票。這兩種方法學生容易想到,還應充分挖掘其內涵,啟發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師生分別購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況下以團體的方式購票合算”將7名學生與3位老師合成一個團體,以團體名義購票,剩余43名學生購買學生票。顯然這種方法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可引領學生在更深的層面上思考,對多種解法進行比較,從而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
綜上所述,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補充和延續。探索作業布置的新方式能讓教師快速、高效地了解學生在作業中所反饋出來的信息,及時檢查教學效果。對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有很大幫助。只有真正做到讓學生快樂作業,科學作業,有效作業,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