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盛 潘澤龍 黎勇
【摘要】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國間國際貿易業務的擴大,國際物流業也在不斷發展。而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以及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和擴大,又將極大地刺激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國際物流需求。本文通過實際查閱調查的方式,分析成都國際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提出其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成都 國際物流 現狀 建議
一、成都國際物流現狀分析
(一)物流園區規劃
成都市內目前己建成高新綜合保稅區、航空港物流園區、國際鐵路港、成都公路口岸等涉及到進出口業務的國際物流園區,并將加快建成國際區域物流中心。這充分說明,成都市正在重點打造現代物流業,不斷重視基礎設施和園區建設,形成規模效應,促使其成為推動成都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二)外貿數據分析
近年來成都市進出口保持平穩發展,2017年,全市累計出口值為2064.9億元,進口值為1876.9億元,位列副省級城市第1名。2017年,重慶市實現進出口總值 4508.3億元。與重慶相比,成都的外貿行業還需加快步伐。
(三)國際運輸能力
(1)航空。成都國際物流運輸依然主要依靠航空運輸。成都機場有國內航線193條,國際航線104條,居中西部榜首。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為11.7萬噸,增速居中國內地第二位。但目前雙流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受到限制,難以擴大,因此成都正在修建天府國家機場以進一步發展航空及配套產業。
(2)鐵路。成都中歐班列蓉歐快鐵于2013年4月開通,目前己連接波蘭羅茲、莫斯科等14個國際節點城市,構建起自成都至歐洲腹地、至俄羅斯、至東盟的“Y”字形國際物流通道。2017年,成都國際鐵路港共開行國際班列1012列,貨值高達40億美元。目前運輸產品以筆記本電腦,機電產品和花卉為主,還應增加運輸產品的多樣性。
(3)水運。成都沒有內河和海運港口,如果貨物需要通過水運出口,只能先通過公路或鐵路運輸到滬州和重慶等港口,再通過長江東進。水運的限制,讓成都的交通略顯劣勢,但同時促進了空運和鐵路運輸需求的擴大。
(四)相關企業
成都積極培育可實現報關報檢、貨代、運輸、倉儲等功能的本地國際物流企業,如中外運、中遠等國企,同時也引進了眾多國際大型物流企業,如UPS,DHL,嘉里大通等,另外還分布著眾多規模不一的民營企業。但目前物流企業在成都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企業服務水平較低,內部管理相對混亂。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能力必須改進,才能提高成都的國際物流行業水平。
(五)人才
成都市有不同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共56所,在校大學生729338人。這些高校大部分都開設了外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等相關專業,可以提供多層次的人才。另外,成都有一家教育公司在專門從事報關報檢的職業培訓,近年來輸送了大批人才。但作者也了解到,在機場、綜保區等進出口業務扎堆的區域,仍有不少企業在經常招聘報關員等相關崗位,出現了難以招到合適人才和人才儲備不足的局面。
二、成都國際物流發展建議
(一)完善多式聯運體系
UPI地區基本具備構建國際多式聯運體系的條件,這也是成都發展國際物流的重要支撐。因此,成都市及四川省應該進一步完善全省交通設施,提升水陸空一體化運輸體系,加強和各大港口口岸的合作,克服交通劣勢。
(二)營造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
成都市擁有自貿試驗區的巨大優勢,應持續深化改革制度,創新監管方式,打造優良的國際營商環境。引進優良企業,整改不良企業。同時進一步改革海關制度,減少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完成“單一窗口”試點和推廣工作,提高海關服務水平,讓國際間貿易更加便利。
(三)大力發展跨境電商
2017年,成都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超過50億元,預計2018年末將達到100億元交易規模。跨境電商業務的興起,勢必會引發國際物流業新一輪的蓬勃發展。成都應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如今年舉辦了世界跨境電商大會,極大地提高了世界影響力。建立健全消費者維權制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重點打造綜保跨境電商園區和空港跨境電商園區兩大主要園區,做大做強跨境電商產業,助推產業升級,重構貿易結構。
(四)引進和培養優秀物流人才
國際物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優秀人才,但我國的物流管理教育和研究落后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專業人才比較匱乏。成都應積極加強相關理論和實務研究,培養本地專業人才,同時積極引進外來“蓉漂”人才。可與高校和企業共同培訓實用性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會外語,懂電子商務,懂信息技術,懂報關實務的復合型人才。
(五)做大做優加工貿易
成都的外貿產值主要來自于高新綜合保稅區,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5%,是推動全市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依托高新區發展戰略,綜保區可繼續促進集成電路等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培育和支持英特爾、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積極配合和引進高新區莫仕擴產等項目,進一步推動成都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全球產業鏈高端價值鏈核心。
三、結論
成都的國際物流產業對區域經濟起到了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了全市及全省貿易經濟和物流的大發展。但也存在著起步較晚、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因此要從實際出發,大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港口的運作經驗特別是上海自貿區模式,深入研究和落實“一帶一路”戰略,以創新推動發展,因地制宜,全面提高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對外開放水平,使其真正成為我國西部的一個示范性“國際窗口”。
參考文獻:
[1]祁欣,孟文秀.全球自由貿易園區發展模式及對比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0,(6).
[2]慕艷平.我國跨境電商物流解決方案分析與選擇[J].物流技術,2015,(10).
[3]劉渝陽.成都創建內陸自貿區的比較優勢及重點[J] .四川省情,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