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振華
【摘要】本文以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作為出發點,提出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應采取的對策包括: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開拓空間,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制止教學活動的形式主義之風;從內容、評價等方面著手,實現作業的開放。通過本文的研究旨在為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現階段 小學 語文教學 問題 對策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
縱觀各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嚴重偏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凡卡》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出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窮人》通過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實等。這些課文,雖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批判意義和文學史意義,但是這些文章壓抑的格調、沉重的話題,對學生思想的發展并無多大益處。最重要的是,這些課文的內容和主題,遠離了當前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和純真美好的童年生活,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過遙遠。
(二)形式化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喪失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啟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依然存在教學死板僵硬的問題外,還存在著教學過于自由放任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空有熱鬧的形式而沒有充實的內容的現象。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并沒有學得知識,并沒有使得自身的素質得以提高,從而使語文課堂成為一種資源的浪費。
(三)作業缺乏開放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除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外,在作業設計和日常練習中也存在著諸多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智力開發和情感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著量太大、反復機械式的重復等問題。這樣的作業不但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學的情緒,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業也存在著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的問題,作業形式單調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只是大量布置書面作業,而很少涉及實踐訓練等新型的作業形式。作業內容通常只包括課內的內容。
二、對策
(一)教學內容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回歸
刪除教科書中那些與當今生活,尤其是與當今學生生活距離太遙遠,且壓抑、陳舊的內容,選取那些富有時代氣息的、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進入教材,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從而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
(二)開拓空間,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曾經有這樣一個形象化的例子美國的教師教學生畫蘋果時,會提上一袋蘋果,給學生一人一個,讓學生看、摸、聞甚至咬上幾口,然后開始畫蘋果。結果,學生一開始畫得大多不像蘋果,直到第三、四次才像蘋果。而中國的教師教學生畫蘋果時,只帶一支粉筆,讓學生打開書,開始講畫蘋果的注意事項,然后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示范,讓學生照著畫。結果,所有的學生第一次就畫得很像蘋果,這個例子就像我們當前新舊課堂教學的差異。所以,我們應把社會、生活、大自然引進語文課程,以此來彌補教材的不足,豐富語文課程資源,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從而畫出更真實的“蘋果”,學到更實在的語文。
(三)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制止教學活動的形式主義之風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新課程改革最關鍵就是要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即是教師由傳統課堂的主講者和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要實現這兩個轉變就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教師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課堂上出現各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活動。如在組織學生討論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時,教師可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綜合、篩選,選取一些關鍵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在進行“情景再現”這一環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并適當地加予調控在讓學生搜集、匯報資料時,教師可事先給出范圍,并要求學生匯報前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時要先把資料理解內化后再進行匯報等。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多元理解和個性感受,又不違背文本原義和正確價值導向,既防止了教學活動的有形無神,又讓師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四)從內容、評價等方面著手,實現作業的開放
一是作業內容的開放。語文的社會性決定了語文與生活同在,語而且,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和語文學習。因此,除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外,語文作業的內容可以向課外延伸。如教授類似《翠鳥》的狀物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畫一畫翠鳥的形象教授類似《草船借箭》的節選類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看看原著或相關的書籍教授類似《挑山工》的觀察式課文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某個人做某件事等。
二是作業評價的開放。作業的內容、途徑的開放必將導致作業評價的開放。開放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僅僅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等納入評價內容。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根據學生本身的智能特征,采取個性化的評價。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人的母語啟蒙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認清自己身上肩負的重要責任,認真反思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高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