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湘,劉海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及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隨之發生了變革。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傳統的教學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培養中職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職數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6;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2-18
課題項目: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7年度課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中職生核心素養的研究”(AH2017068)。
作者簡介:李瀟湘(1981—),女,安徽宿州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職數學教育教學。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即能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表達的意識與能力。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提高中職生數學核心素養成了民族素質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也迫切需要我們改變當前的教育方式。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有效地改變了數學課堂教與學的方式,使數學課堂教學結構不斷完善,內容更加豐富。中職生在數學課堂中始終保持思維活躍、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這對中職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及探索精神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中職生興趣及求知素養
數學這門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正是這些特點,使得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數學方法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決定了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方法的單一。而中職生都具有好奇、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注意力持續時間短的特點。因此,要想上好數學課,教師必須先培養中職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使中職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如何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步調協調興趣濃淡,使他們達到自己能力的高度,這便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技術走進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幻燈、錄音等媒體,集光、形、色于一體,既直觀形象、新穎、生動,又以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從而充分地刺激中職生的多種感官,調動中職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其長期的注意力,使其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徹底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同時,多媒體也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中職生求知欲,從而讓中職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
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現一些動態的元素來激發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學情景的引入都是教師站在講臺講,學生坐在座位上聽,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并不高,這就會直接影響到新課的學習。而教師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出來的課件,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容易引起中職生的注意,從而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培養中職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素養
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動、有靜、圖文并茂的演示,以及慢鏡頭的分解動作等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還可以充分調動中職生的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大大開闊中職生的視野、激發中職生的靈感,開拓中職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在教學二次函數在所給的區間與值域之間的關系時,大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定區間不定軸,另一個是定軸不定區間。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指定區間不定軸)教師可以借助于計算機展示一個動態的過程:二次函數圖像自左向右慢慢地移動,依次出現對稱軸在定區間的左側、內部、右側,每一個過程加以分析找出對應的值域。
三、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培養中職生動態畫圖素養
黑板作為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媒體工具,其本身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呈現信息的過程慢、傳遞的信息量受黑板版面的限制、版面信息不能夠長期保存、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不能及時呈現,亦不能夠演示動態的畫面。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彌補黑板的這些缺點,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進行操作,擁有傳遞信息快、容量大、便于保存、及時呈現各種圖像進行動態畫面演示的特點。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圖像和性質”“對數函數圖像和性質”時,教師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用畫圖軟件直接生成動態圖像,省去描點畫圖,把重點放在圖像變化規律得到函數的性質上,避免作圖的繁雜,也讓中職生能在課堂上有了探索的可能,創造知識生成的情景,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這進一步突顯了教學過程中中職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的交互能力,提升了中職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夠使信息與資源更有效的共享,提升了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交互式電子白板使教師脫離黑板和傳統講臺而進行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數字化,使課堂教學形式實現了很大變化,也進一步擴大了教學容量。
四、利用教學課件化靜為動,增強中職生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能力
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教師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中職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講三角函數圖像的平移時,教師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很清晰地演示這個過程。例如,《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這一課,重點是函數y=A sin(ωx+φ)的圖像以及參數A、ω、φ對函數圖像變化的影響,難點是y=Asin(ωx+φ)的圖像與正弦曲線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逐步總結圖像變換的規律。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地給出了函數 y=sinx到y=3sinx、y=sinx到y=sin2x及y=sin2x到y=sin(2x+1)的變化過程,總結出y=sinx到y=Asinx、y=sinx到y=sinωx 以及y=sinωx到y=sin(ωx+φ)的伸縮或平移變換的變化過程。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突出了重點,解決了難點,達到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中職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素養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讓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愉快、興奮、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進一步增強中職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求動點的軌跡方程,教師可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在屏幕上留下點運動的軌跡,使中職生清楚地觀察圖形的形成過程,同時使中職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得以豐富和加強。同時,在練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深化課堂訓練,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另外,計算機的及時反饋可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從而達到擴展學生思維、提高練習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我們應該倡導一種觀念,正如徐新逸教授所說:“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中職生核心素養,不僅增強了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的應用,還培養了中職生各方面的數學素養。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就是最好的教學。在中學數學課堂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出高水平的教學課件,引導中職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中職生的素養得以提高,這是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應共同思考、共同研究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閔曉穎.淺議中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方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7):85.
[2]潘懋德.教育中的計算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