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連慧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強,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到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問題,全面提升自身語文素養,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講多練;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得以創新,“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也被廣泛使用于課堂。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教師“精講”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教師做到精講,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只有學生自己掌控學習的時間,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的主人。教師精講,學生多練,探究合作,共同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教師精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據以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來看,教師經常會犯一個常規性的錯誤,他們一味地認為只有自己在課堂授課時講得面面俱到,學生才會理解得更為透徹。其實不然,這種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死板的知識只會適得其反,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一堂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就要求教師的教案必須得“精”,課堂上精講有價值的部分,才能留有足夠的時間供學生自主學習。以二年級下冊《玩具柜臺前的孩子》這篇課文為例,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好伙伴,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朗讀課文后精選出文章中小男孩對汽車的感情變化的句子,讀完后簡述這篇文章的內容,通過訓練,讓學生了解文中小男孩喜歡汽車但不買汽車的原因,讓學生對小男孩的懂事、關愛等品德有深刻的印象和感染,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受到關愛父母、關系他人的思想教育。
二、學生多練,增強自身創新學習意識
“精講”不是所謂的少講,而是要選擇課文精華的部分進行講解。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展開過程中,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在教師的精講文章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思考教師所提出來的精選的問題。合理恰當的練習,是指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練習或問題,增強學生自身的創新學習意識。必要時,可以設計新的教學環節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做到觸類旁通,全面發展。以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假如》這篇課文為例,這首詩富有童趣、情趣,語言清新活潑,又充滿兒童想象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這首詩歌。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認識的字詞并學習掌握它們;再讀課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讀課文,分別請幾個學生作為代表,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細讀課文,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了解斷句以及對情感的把握,正確引導學生對這首詩歌的主題的把握。課程結束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例如仿寫句子:假如我有一只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畫(),讓學生自主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以及創新學習意識。
三、探究合作,共同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及到的“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句話,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展開過程中,要實現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探討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問題,抑或就課堂上提出的某一觀點為論點讓學生對其進行辯論。這種靈活的教學環節,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氛圍,也能讓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動探究能力。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范讀課文之后,提出問題: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它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又是因為什么事情爭論呢?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些問題,自主去理解“坐井觀天”這個詞語的意思,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寓意:我們不要坐井觀天,要開闊眼界,做見多識廣的人。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解決問題,這種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教師的角度來講,一個好的語文課堂不僅僅在于學生聽之有趣,學有所獲,教師的角色在課堂上更像是一名導演,既不是為了討好學生而去教學,也不是板上釘釘、循規蹈矩地講述文章內容。教師應該把教和學科學的融合,采用“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素養,從而更加主動學習、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健敏.精講多練,把自主學習的舞臺還給學生[J].師道·教研,2017(12).
[2]趙雪東.實施精講多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治學之法,2014(03).
[3]宰森旺.精講多練,促進學生語文課堂自主學習[J].備教導航,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