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粉榮 李正
【摘要】 目的:探討清胃飲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總結研究方法,研究時間為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選擇在本院門診收治的200例Hp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給予“四聯”療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清胃飲治療,兩組治療均以1月為療程。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0%(P<0.05)。治療期間觀察組的惡心、嘔吐、頭暈、便秘等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為5.0%,對照組為6.0%,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清胃飲聯合“四聯”療法治療Hp感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幽門螺桿菌感染;清胃飲;不良反應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可致病細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Hp檢測對于胃癌前疾病及病變、消化性潰瘍、胃腸黏膜相關淋巴瘤等疾病的診療具有重要作用[1]。“四聯”療法治療Hp感染在早期的應用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隨著Hp耐藥率上升,Hp根除率顯著下降[2]。中醫認為Hp感染屬于“痞滿”、“胃脘痛”等范疇,中醫治療也注重整體觀念及自身正氣的維護。清胃飲具有瀉肝膽實火、清下焦濕熱之功,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3],但是在Hp感染的應用還無相關報道。因此,本科室采用自擬清胃飲及常規“四聯”療法治療Hp感染,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診斷資料
采用回顧性總結研究方法,研究時間為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選擇在本院門診收治的200例Hp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85歲;13C或14C尿素呼氣實驗檢測Hp陽性;符合Hp感染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胃脘痛、痞滿、噯氣、泛酸、燒心、嘈雜、納差等癥狀。排除標準:惡性病變患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消化道出血或手術后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胃息肉、胃腸化生、胃部不典型性增生及有胃鏡檢查禁忌證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26~65歲,平均(45.53±4.12)歲;病程0.5~30.0年,平均(3.22±0.49)年。對照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25~60歲,平均(42.53±4.44)歲;病程0.1~25.0年,平均(3.09±0.8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均具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四聯”療法治療,口服雷貝拉唑腸溶膠囊,每次20mg,1次/d;膠體果膠秘膠囊,每次200mg,3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每次0.25g,2次/d;阿莫西林膠囊1.0,2次/d。胃脹甚者加枸櫞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每次5mg,3次/d,飯前30min服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清胃飲治療,組方:高良姜10g,香附10g,白茯苓10g,炒白術18g,姜半夏9g,烏藥12g,木香6g,炙草6g),加減: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胃脹甚者加枳實、佛手;胃陰虧虛者去高良姜、香附,加南沙參、玉竹;肝氣郁結者加柴胡;胃脘嘈雜者加黃蓮;惡心、嘔吐者加生姜;胃脹納差者加雞內金或焦三仙。水煎200mL,每天2次口服。
兩組治療均以1個月為療程,在治療期間停服一切影響本研究的藥物。
1.3觀察指標
療效標準:治愈:經14C呼氣試驗檢測,Hp感染值均轉為陰性,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好轉:經14C呼氣試驗檢測,Hp感染值較前檢測顯著下降,或已轉陰,臨床癥狀較之前好轉。無效:無達到上述標準,臨床癥狀無改善。(治愈+好轉)/組內例數×100%=總有效率。
觀察兩組在治療期間出現的頭暈、便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1.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數據以(±s)表示,分別行χ2和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0%(P<0.05)。見表1。
3討論
Hp感染所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類似于中醫“胃脘痛”、“痞滿”、“反胃”等病的范疇,其因較為復雜。凡感染者,大多有飲食不節,飲食不潔之病史,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脾胃虛弱,寒邪、直中者居多。脾胃虛弱,中陽素寒,飲食不節(潔)直范胃腑,而胃氣以和降為順。若病邪阻滯,胃氣郁滯,和降失司,不通則痛。故本病的治療應以理氣和胃、健運脾胃、溫中散寒為大法[4]。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0% (P<0.05)。自擬清胃飲由良附丸、茯苓、炒白術、姜半夏、烏藥、木香、炙草組成。方中高良姜、香附溫胃散寒、理氣行滯,利三焦,解六郁,善治寒凝氣滯之胃痛;胃痛以寒邪為首,故以良附丸為基礎方,為病適宜。姜半夏溫中散寒,燥濕和中,能消痞除飲,降濁逆,止嘔吐;烏藥、木香能升降諸氣,和合五臟,開郁散結;炒白術、茯苓益氣健脾,配合炙草,提高正氣,祛除病邪,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意。諸藥協同,功擅理氣行滯,健脾祛濁,溫中散寒。寒邪祛,胃氣降,濁氣除,病愈矣。
Hp感染屬中醫濕熱之邪的范疇,侵襲人體后可導致患者肝脾功能下降。中藥治療視不同的患者為個體,能夠提供個體化療法,但是長期用藥也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顯示治療期間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為5.0%,對照組為6.0%,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清胃飲聯合“四聯”療法治療Hp感染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提高治療效果,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強.黃連溫膽湯治療脾胃濕熱型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J].光明中醫,2017,32(08):11361138.
[2] 張陽.加味黃芪建中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證的療效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0):14791481.
[3] 王豹,王曉慧,郝巧寧.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05):100101.
[4] 王瑩.自擬清胃飲治療慢性胃炎急性發作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