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摘要】 目的:評價超聲造影技術與三維超聲成像在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接收的89例乳腺良惡性結節患者,均行超聲造影技術、三維超聲成像診斷,并根據術后病理結果評價診斷的效果。結果:乳腺良惡性結節行超聲造影診斷后的增強及邊緣強化、增強程度特征對比差異明顯,P<0.05;行三維超聲成像檢查發現,良惡性之間的形狀、邊界、鈣化、內部回聲等差異明顯,P<0.05;而兩者聯用的漏診率、誤診率相較于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低,P<0.05。結論:超聲造影技術與三維超聲成像聯合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的效果更好。
【關鍵詞】 超聲造影技術;三維超聲成像;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我國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乳腺癌的檢出率越來越多,為臨床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可能[12]。本文作者主要研究超聲造影技術與三維超聲成像在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中的應用價值,并將結果進行如下總結。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鑒別和診斷的89例乳腺良惡性結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6.00±1.92)歲;病灶部位,左乳46例、右乳43例;乳腺良性結節49例,乳腺惡性結節40例;所選患者均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本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簽字同意,均排除處于妊娠或哺乳階段的患者,排除已接受放化療治療者。
1.2診斷方法
超聲造影診斷方法: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探頭的頻率是6.0~8.0MHz,選用意大利Bracco公司生產的Sono Vue(聲諾維)進行超聲造影;平掃的方式確定乳腺結節大小、范圍、個數以及邊界。
三維超聲成像診斷方法;診斷儀器和造影劑同上;但采用的掃描方式為三維成像對病灶區域進行多模式的二維灰階和能量多普勒成像。
1.3評定指標
超聲造影診斷結果評定標準:采用5分評分法進行分級,其中,1~3分為良性的乳腺結節,4~5分為惡性的乳腺結節;三維超聲成像診斷結果評定標準:采用乳腺影響報告和數據系統進行分級,陰性為1級,良性病灶為2級,良性幾率在98%以上為3級,95%>惡性幾率≥2%為4級(4級又可劃分出三個亞型:8%惡性幾率≥2%為4a級,49%≥惡性幾率≥9%為4b級,95%≥惡性幾率≥50%為4c級),惡性幾率≥95%為5級,病理檢查結果為惡性即6級;其中,1、2、3、4a級為良性乳腺結節;4b、4c、5、6級為惡性乳腺結節[3]。
1.4統計學分析
研究中使用到的軟件版本為SPSS 19.9,對計量數據進行統計時,對計數數據進行統計時,以百分比表述。如果對照結果顯示有差距,且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89例乳腺良惡性結節超聲造影診斷征象
消退模式鑒別中,乳腺良惡性結節之間的差異對比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但增強以及邊緣強化方面、增強程度的特征方面,乳腺良惡性結節差異明顯,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乳腺良惡性結節早期無明顯癥狀,需要借助病理學、影像學等進行診斷鑒別。超聲造影是臨床鑒別乳腺良惡性結節的主要手段,此種鑒別手段雖具備準確、無創等優勢,但仍存在邊界不清、包膜的完整性查等局限,最終影響到診斷的效果。三維超聲成像是新興的影像學技術,與超聲造影相比較,其影像的對比度較強,具有更高的敏感度[4]。在本研究中,乳腺良惡性結節行超聲造影診斷后的增強及邊緣強化、增強程度特征對比差異明顯,P<0.05;且乳腺良惡性結節經三維超聲成像檢查后發現,良惡性之間的形狀、邊界、鈣化、內部回聲等差異明顯,P<0.05;而兩者聯用的漏診率、誤診率相較于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低,P<0.05;與武向慧等[5]研究結果相似;由此表明,三維超聲成像的鑒別診斷效果更好,而聯合超聲造影,更能夠增強診斷的效果。
綜上所述,三維超聲成像診斷鑒別乳腺良惡性結節的效果更優于超聲造影;但兩種診斷技術的聯合應用更能夠降低漏診或誤診率。
參考文獻
[1] 唐鑫,孔令馨,單叔煤,等.超聲新技術在微小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7,38(01):105108.
[2] 徐皙婷,馬少波,黃敏紅,等.超聲造影聯合彈性成像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臨床應用價值及腫瘤預測值評估的初步探討[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01(10):5457.
[3] 張洋洋.超聲造影聯合彈性成像對乳腺良惡性結節患者鑒別診斷敏感度及特異性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3):24412442.
[4] 李明慧,劉翼,柳莉莎,等.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和三維超聲造影在乳腺腫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19):15151518.
[5] 武向慧,柳建薈.乳腺結節超聲造影檢查對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與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