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芳
【摘 要】計算機教育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并努力適應現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現代化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教育技術現代化。把計算機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來學習語言,通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計算機輔助的有機結合,求得最佳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計算 豐教學 知識遷移 自主探
一、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增強了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氣氛。小學生閱歷有限,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迷人的張家界》一文,文中作者盡管非常生動地描寫了張家界之奇特:“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钡蠖鄶祵W生沒有游覽過張家界,沒有深切地感受到張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無法和作者產生共鳴。教師可以通過制作課件的形式,情境導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讓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再通過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張家界有個總體的印象,為自主學習課文鋪好路。然后通過引導學生自己觀看教師制作的課件,自主學習課文,質疑問難,達到讀通,讀懂并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通過自查、討論等形式,尊重學生個別的差異和多樣性的選擇,有利于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可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一文時,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等資料;課中讓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漢字的演變,使學生能對中國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喜愛中國漢字之心。課后延伸,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排版和粘貼,在電腦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對于學生的作品,師生一起進行網上評比。對優秀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現知識遷移
由于有計算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參與 ,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贏得了時間。因此,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顯加強,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計算機軟件中的課外閱讀教材,設計與本課訓練重點相關的練習題,在較短的時間當堂完成學習測試,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蜜蜂引路》一文為例,當學生通過多媒體感知到列寧通過虛心求教,仔細觀察,邊看邊分析,在沒有人帶路,自己又不認識的情況下,獨自找到了養蜂人的家。通過軟件中設計的相關思考題,歸納出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并能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道理。為考察同學們對一這課的掌握情況,將提前設置的幾道有多種答案的練習題供同學們討論,最后獨立完成,并附有正確答案查閱和智能評分,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特別適用于學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養。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把學科知識、生活常識與自身體驗結合起來,將課內與課外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有效地促進其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利于其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如在教授《梅花魂》一課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在屏幕上展示幾幅不畏嚴寒,獨自開放的梅花,同時播放歌曲《紅梅贊》。這時,一雙雙渴求的眼睛因聲情并茂的畫面而生趣盎然,課堂氣氛非?;钴S。教師抓住這一契機,繼而提問“: ①外祖父為什么愛梅花②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愛梅花”我們如何能盡快地找到答案? 當時就有學生建議: 能否組織我們上網收集資料? 此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在教師課前設計好的《梅花魂》專題欄目網站中學習,教師及時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信息的篩選,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調動了起來。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
我們要謹記“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師教學手段之一,是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的”。它在課堂教學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如果以輔代主,勢必會導致人為物役。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學理念,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旦掌握在觀念落后的教師手中也會貶值。
參考文獻
[1]于廣,《計算機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教育》 2015
[2]嚴峻,《為語文教師構建個人的資料數據庫——計算機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