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薪伊 雪蓮
【摘 要】我們這個項目的重要任務——在翻譯APP上結合中西方文化,運用翻譯的技巧來達到營銷的目的。在我們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如能總結出一套完善的漢英互譯的技巧辦法,在將來可以實現APP的批量進出口,進一步實現APP跨國界互通。那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受益于APP。我國的APP也能在世界市場上展開競爭,更好的進行升級和完善。
【關鍵詞】英語 手機APP 翻譯 營銷
一、前言
在手機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與英語使用國家的手機APP都形成了大同小異的功能應用,國外有許多APP選取了巧妙的翻譯方法、運用了正確的營銷戰略得以成功的打開中國市場。在這新一輪的“文化輸出之戰”中,把靈活的翻譯方法系統化并結合市場營銷手段,將對出口國內優秀APP產生重大意義。
二、APP跨國推廣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Twitter,Instagram等外國社交軟件在國內興起,成為國內年輕人社交的新潮流,不禁讓人發問,什么時候中國的潮流也能成為世界的風向標呢?中國APP想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做的是翻譯工作,看起來翻譯一個APP在營銷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反觀Twitter等軟件在走入中國市場時在“名字”上下的功夫(Twitter原意為嘰嘰喳喳的叫聲,譯為推特,后在網絡上用‘推文表示發表一篇文章迅速成為熱詞),可見翻譯的重要性。互聯網創始人羅伯特?泰勒在互聯網研發成功的那一天曾說到:“希望互聯網是一個平等的社會結構,讓每個人擁有平等的話語權”。APP作為一個手機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文化武器,是幫助我們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徑。
在社會結構扁平化的今天,我們有能力也有機會讓這個世界認識并接受我們的文化,實現中西互聯網經濟的平等交流和發展。我們的項目探究APP跨國推廣,追溯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點,達到文化交流和發揚的目的。在研究APP跨國推廣的過程中,靈活運用他國語言,滲析他國文化內涵及國情,實現中國手機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APP跨國推廣中所使用的翻譯技巧
1.APP翻譯——確立翻譯目的,有的放矢
功能目的論把翻譯行為及翻譯過程的諸要素(作者、原作、譯者、譯本、讀者)的焦點定位在譯本上,認為原作并不決定譯品的體裁、樣式及其所含的信息量,決定譯品類型的是翻譯目的,譯品類型只是由目的而產生的結果。這一學說為翻譯應用文本時譯者的創造性以及譯品的多樣性提供了理論依據。此次項目的APP翻譯目的是用于跨國推廣,我們選取的“原作”APP是豌豆莢出品的一款精品短視頻日報應用——每日開眼。“開眼”每天會推送精心挑選的視頻,選取的視頻來自各大社交網站,內容熱門、有看點,十分精彩。這樣一款APP不僅迎合中國消費者的趣味,也非常符合外國消費者獵奇的口味。我們針對“原作”特征以及對“原作”選節、刪減或改寫的不同程度,選擇運用了節譯和編譯這兩種針對不同譯品的翻譯方法:
節譯:或稱選譯,即有選擇地翻譯全文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選擇翻譯APP的名稱、宣傳slogan、狀態欄、導航欄、主菜單欄和內容區域,但省略了APP推送的具體內容,是我們考慮到在原作“開眼”真正走向國際時所選取的推送內容會因地而異、因地制宜,把中國客戶看到的內容完完本本的翻譯出去是無意義的。這正好也對應了節譯的兩種類型,一是選譯全文的主要信息,刪去枝節;其二是選擇讀者感興趣的信息。
編譯:編譯著眼于節譯,是在節譯的基礎上譯者加了“編”的功夫,以便更適合譯入語讀者的閱讀口味和習慣。編譯是國外譯論中的“改寫”(version/rewriting)的一種主要形式,即保留原文的實質內容,寫法上可作或多或少的調整。例如,在“我的”界面中可以看到“我的緩存”這個功能,如果將“緩存”理解為下載的意思那我們可能會翻譯成downloaded,但是這里的“緩存”不是下載的文件,所以我們選擇downloaded這個翻譯。
2.APP名稱翻譯——借鑒廣告翻譯,一通百通
在我們研究之前,“開眼”雖然還未走出國門,但已經有了一個官方翻譯的英文名(eyepetizer),但是我們項目還是將名字翻譯作為一個重點。運用音意合譯法,我們將“開眼”翻譯成“CayEnn”。音意合譯法,顧名思義是音譯法與意譯法的結合,這種譯法要求譯名既能表示原譯名的含義,又要有與中文相似的讀音。“CayEnn”讀音與中文里“開眼”的讀音十分相近。而且,Cay意為礁巖、沙洲、小礁島,寓意自然之美;ENN為Expand Nonstop Network的縮寫形式,意為無休止擴展網絡,寓意利用網絡看更多世界。兩詞自然與現代結合,符合開眼視頻軟件的內核。其次,“CayEnn”與豪車品牌Cayenne完全一致的讀音勢必會受到廣泛關注,這是與營銷結合的內容,我們后文再談。
3.APP導航欄翻譯——巧用直譯意譯,雙管齊下
直譯不僅能再現原文的意義和語言形式,還能保持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和新穎獨特的表達手法,讓讀者體會原語的風采。一般說來,英語習語如在形、義上與漢語習語全同或是基本相同的常可采用直譯,原習語中的比喻或形象能為漢語讀者所接受的有時也可以采用直譯 如:冰與火之歌譯為The song of ice and fire,品牌廣告譯為Brand ad等等。在APP的跨國推廣翻譯過程中,大多數時候都需要用到的是直譯法。
意譯就是改變原文的修辭特點或基本句式的譯法。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著詞義,文化等多方面的差異,在很多情況下都不宜直譯。如果直譯不能使譯入語讀者明白意思,不妨可以轉變翻譯方式,采取意譯的方法,即既忠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比較靈活,也能使譯入語讀者更易懂。如網絡詞語的翻譯部分,新詞在某種意義上是時代變遷,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隨著電腦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一批電腦和網絡新詞陸續出現。熱門(話題),直接從字面翻譯很難讓人理解其意思,但是通過意譯,將其翻譯成 hot(topic)保留了網絡用語的簡單風趣,同時也不會難以理解。
4.APP內容區域翻譯——靈活詞類轉變,可移可換
在翻譯時,由于兩種語言在語法和表達上的差異,為保證原文意思不變的情況下,譯文必須改變詞類,這就叫詞類轉移法;為使譯文通順流暢、地道可讀,改變表達方式,這種變通技巧則是轉換法。這兩種方法都在APP內容區域翻譯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詞類轉移法常常有動詞轉換為形容詞、形容詞轉換為名詞、形容詞轉換為副詞等類型的轉換,如:“開胃”譯為“food”,是由動詞轉換為名詞的表達。當英語以單個的單詞表示某個概念一般不用動詞,而是用名詞,這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若在這里不用詞類轉移的方法,而是直譯成“open appetite”,就詞不達意了。若用動詞組或短語也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轉換法還包括各種詞性的相互轉換。如:技術與審美結合,探索視覺的無限可能(“開眼”中的宣傳語),我們將其譯成: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esthetics to explore the infinite possibilities of vision.這句話中就使用了詞類轉換,將漢語的動詞“結合”轉換成了英語的名詞combination。這恰恰符合英語的語言習慣。中文多用動詞,而英語多用名詞,介詞。在一定情況下翻譯時使用此類轉換調整法進行翻譯能夠為廣大讀者所接受接受。
四、翻譯技巧如何與營銷連結
1.確立翻譯目的——讓營銷一開始就進入譯者心中
前文已經談到,APP翻譯目的是用于跨國推廣,說得更直白一點是盈利、是收獲更多消費者、產生更大影響力。若譯者在翻譯時就能將翻譯與商業服務聯系起來,要求翻譯符合客戶要求,實現共同商定的目標,APP的跨國推廣必將事半功倍。
2.借鑒廣告翻譯——讓APP名稱本身成為一個廣告
中國人常說的“題好一半文”,這句話在我們的項目里起到了指導性作用。APP中的所有內容,小到一個按鍵,大到一個功能,我們如能在這些方面翻譯得漂亮,不僅能讓軟件在推廣時受到關注,更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收到如潮好評。我們認為APP名字的翻譯與廣告翻譯有異曲同工之妙,廣告由五部分構成:插圖、標題、正文、口號、商標,而一個APP的名字就相當于一個廣告的標題甚至商標。廣告的標題如同新聞標題一樣,是廣告思想的濃縮,其主要作用是引起讀者的注意,點出廣告的主題,獲得立刻打動消費者的效果。APP名字之于APP同理。將“開眼”APP的名稱翻譯成“CayEnn”除了音意符合要求之外,其與豪車“Cayenne”完全一致的讀音會在APP面向外國市場時就受到廣泛關注。不得不說我們賦予“CayEnn”的深層含義過于生僻,是不便于理解的,或許大部分消費者還沒來得及去了解其中的內涵就被其他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但因為這個讀音借助了其他品牌效應,消費者會給“CayEnn”更多時間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甚至為它消費。
3.巧用直譯意譯、靈活詞類轉變——讓跨文化交際成為潮流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文化。文化包括民族的思維方式、心理意識、歷史傳統、習俗信仰、地域風貌等一系列因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翻譯就是翻譯文化。譯者如果能夠很好地做到服從政治語境、符合規范制度、順應民族文化這個三個因素,便能夠使出口國外的APP在外國市場內更加適應市場競爭、更加“順風順水”,是舶來APP成為本土APP。
五、總結
APP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豐富和方便人們的生活,但對于開發者來說,盈利更是其中的重要目的。APP想要盈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用戶量,只有擁有廣大的用戶群體才可能產生消費。對于我們譯者來說,如何使翻譯后的APP吸引人就是我們要做的營銷。
同類型APP的各項功能都是大同小異,那么與之對應的翻譯也是大同小異,已經有無數的前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大家共同分享和探討我們的發現與心得。能讓相似生命周期和成長曲線的產品顯出大不同是翻譯技巧在APP跨國推廣中展現營銷魅力,希望我們的小小成果能為國內APP的批量出口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 戴煒棟、何兆熊. 圖書館目錄[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7.
[2] 郭著章、李慶生、劉軍平、郭麗君. 圖書館目錄[M].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8.
[3] 方夢之、毛忠明. 圖書館目錄[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3.
[4]吳小梅,郭朝陽.電子商務網站特征對沖動購買的影響研究——基于心流體驗的視角[J].財貿經濟. 2014(06):32-35.
[5]黎闖進. 商標翻譯原則與文化禁忌[J]. 當代經濟.2009(03):45-48.
[6]鄭海燕,張麗超. 淺談產品商標名稱的翻譯與營銷策略[J]. 中國商貿. 2010(23):66-69
[7]徐薈. 商標詞翻譯的互動性與跨文化差異[J]. 上海科技翻譯. 2004(03):167-170
[8]許金杞. 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標的漢譯[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2(10):121-123
[9]潘婉瑩,劉改琳. 基于動態對等理論的中文商標翻譯[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11(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