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宇 戈重陽
摘要:論文以哈爾濱某獨立學院在校生6284名的體質測試為研究對象。通過體質測試的結果,對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進行分析,給出提高大學生體質的對策。
關鍵詞:體質健康;教學改革;大學體育
一、引言
大學體育教育除了培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以外,還有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的義務,大學體育教學的好壞對學生提升體質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堅強、友愛等積極向上的運動精神有很大的影響。
二、體質測試項目和結果
哈爾濱某獨立學院對6284名在校生進行了體質測試,以6284名體質測試為研究對象。測試項目、評定方法與測試結果如下。
(一)測試項目
女生測試項目: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800米跑;男生測試項目: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1000米跑。
(二)評價標準及等級
評價標準:身高、體重,15分;肺活量指數,15分;50米、立定跳遠,25分;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20分;800米、1000米,25分。各個項目的測試最終得分之和為該生的最后成績,教師根據學生的最后得分進行等級評定:81分以上為優秀,71-80分為良好,60-70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三)測試結果
本次測試的合格率為:86.76%,其中,優秀人數:248人,占3.95%;良好人數:2620人,占41.69%;及格人數:2584人,占41.12%;不及格人數:832人,占13.24%。根據該測試結果分析得到:在參加測試的學生中,其中,有86.76%的學生體質是健康的。五項測試結果中男生的及格率明顯高于女生。
三、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忽視學生興趣培養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存在一個問題,過分關注學生在校體育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對體育方面的愛好與興趣的培養,使得學生意識不到運動對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而不認真對待體育課。
(二)體育教學方法陳舊
學校內的體育教學還是采用傳統的以課堂知識為主,圍繞考試方向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單一的要求紀律與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這一方式直接導致了學生離開課堂后對體育運動的忽視。
(三)課程缺乏多樣性
校內體育課程單一,而且各類課程開設的課時數也較少,不論是在開設課程的多樣性方面還是各類課程開設的數量上都難以滿足學生的要求,在課程的選擇上許多同學都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到適合自己的課程。
(四)考核方式單一
學生個體不同,在各個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大家所擅長的方向也不一樣,而教師往往就會忽略這些差異,以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這一標準往往會埋沒學生的努力,對學生的積極性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評價考核的目的不應只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評價中認識自我,鼓勵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
四、提升大學生體質的對策
(一)課程設置改革
《大學體育》課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文件精神,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其中一、二年級四個學期內,按每學期周2學時標準,理論教學周內開足開滿體育課時。開設體育項目15個,包括: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球類運動,健美操、武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體育舞蹈、輪滑、攀巖體驗等特色課程。每個專項一般開設4學時體育理論與健康知識講座。為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所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安排30分鐘的心肺功能訓練內容,并作為學期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大學四年開設四個學期的體育必修課程,讓學生至少選擇兩個體育項目進行學習,通過教學,身體正常學生均能較好地掌握兩項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
(二)體育文化教育
以校園田徑運動會和陽光體育節兩大體育盛會為抓手、以全體師生體育活動積分排名為目標的貫穿全年的群眾體育競賽模式。校園陽光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形成“三線一點”式課外體育鍛煉模式,三線即體育教研部-各學院-體育俱樂部,學工處、團委-各學院、體育社團,各學院-各班級;一點即學校體育代表隊訓練參加校外比賽,充分發揮團委、學生會的作用,調動全院單項體育協會的積極性,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早鍛煉和各項群體活動,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深入的開展;使校園體育文化得到有效延伸,為學生終身健康思想的形成創建良好的氛圍。堅持課余體育競賽常年“不間斷”式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三)增加經費投入
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體育工作,不斷增加經費投入,建立網球場、輪滑場、籃球場等場所,讓學生體育活動場地逐年增加。特別是北方院校,因氣候原因,雨雪天氣只能暫停上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的進度,學校應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室內場館的建設。
(四)保證措施
在體質測試中達到良好等級以上者,方可評為三好學生,獲得獎學金。對測試成績不合格的同學,在同學年可擁有一次補考機會,如補考成績仍未通過,則該生測試學年的測試評定成績為不及格。畢業時,體育成績達到60分記為成績及格,準予該生畢業;體育成績不合格的同學,按肄業處理;《標準》成績測試及格,頒發《大學生體質健康合格證》裝入畢業生檔案。
總之,轉變舊的教學思想是體育教學改革中尤為關鍵的一步,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法,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提高學生體育能力和身體素質之上,將現有的應試教育轉變為以學生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上,促進教學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李世榮.談教學改革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5:(32):73-74.
[2]翟鳳鳴,李立,陳玉娟,崔巴特爾.大學生體制健康現狀調查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9(2):15
[3]周建林.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究[J].體育科研,20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