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體育保健學是一種交叉性學科,主要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保健表現和措施,是體育專業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理論基礎知識。但由于體育保健學具有內容繁多、理論性較強、概念較抽象等特點,一直是教學的重難點。本論文以體育保健學為研究切入點,從多方面對傳統體育保健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從多個多方面進行改革,形成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在2007年,教育部1號文件中,特別強調“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推進高校實驗教學內容、手段、方法、隊伍、管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1]。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實驗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創新和科研能力為基本出發點,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體育保健學》與實驗課程教學
《體育保健學》是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是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體育運動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應用性課程,同時也是一門交叉性較強的學科。《體育保健學》以人體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作為基礎,并對體育運動過程中人體進行分析,并對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損傷,進行有效的預防、診治、急救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
二、《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現狀
就目前而言,高校在《體育保健學》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集中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實驗教學內容相對比較陳舊
在目前《體育保健學》的實驗教學中,很多教師所參照的、選擇的實驗教學內容相對比較陳舊和落后,基本是都是十多年前、甚至更久遠的內容,例如包扎和止血、血壓的測量、按摩手法的聯系等。這種落后的實驗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體育教學發展,以及體育訓練實踐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聯系松散的現象,從而使得具體的《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阻礙和影響了體育保健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在目前《體育保健學》的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通常,老師基本上是采用一貫的理論講解,并輔以簡單的實驗步驟,然后讓學生在實驗室中照著做一下,就可以敷衍了事。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從第一節課開始,就是聽講、做作業、做驗證性實驗、考試,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本沒有發揮主觀能動力的機會,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另外一方面,《體育保健學》的課時相對比較少,且上課時間固定不變。在這種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并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穿插固定的實驗。也有個別教師是將理論教學全部完成之后,再集中進行幾次實驗[2]。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難收到實驗教學的目的,無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
能力等。
第三、考核評價比較簡單
目前的《體育保健學》的實驗教學活動中,其考核方式相對比較簡單,甚至是無關痛癢。通常,大部分高校僅僅將學生的理論課成績,以及實驗報告成績作為考核的標準,或者將一兩個簡單的實驗操作,作為科目考核的內容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了解到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實驗的相關操作,無法對學生的實驗和學習情況,進行真實、有效的考核[3]。
三、《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
(一)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針對我國高校《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相對落后的現狀,在具體進行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驗教學的目的,必須要不斷優化和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具體來說,在具體進行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的過程中,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內容改革和優化的出發點,將《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進行劃分,使其分為三個模塊,即:體育康復治療、醫務監督、保健按摩。其中,體育康復治療模塊主要包含運動損傷的處理和預防、運動處方的制定、康復理療儀器的使用等;醫務監督模塊,主要包含止血、包扎、骨折脫位的固定、心扉復蘇等相關技術;保健按摩模塊則主要包括穴位、運動、治療按摩等[4]。
第二、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主要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演示性實驗、基礎性實驗、提高性實驗。三個實驗呈現出遞進的關系,演示性實驗讓學生對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基礎性實驗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性實驗則促使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體育專業的學生在《體育保健學》理論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身體和精神分離”的現象,以至于形成“學生身體在課堂之中,精神卻游離于課堂之外”,以至于在具體的理論知識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一個人在長“獨角戲”的現象。鑒于這一點,在具體的《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積極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在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下,采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討論式教學方法,并在具體的課堂理論教學中,結合一定的有趣案例,或者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視頻資料、多媒體課件等網絡資源,充分開展開放性的教學。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使得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學習中。
另外,在實驗課程進行當中,由于體育專業學生思維靈活、變通性較強、性格開朗等特征,在實驗課堂教學中與理論課上表現截然相反,常常在具體的實驗中,由于過于興奮和活潑,導致整個實驗課堂難以控制。對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實驗課程教學中的課堂管理,對于學生操作中存在的操作錯誤、實驗結果不足的地方,采用委婉、鼓勵、遞進的語言方式,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并且在糾正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贊許,避免全盤否定的現象,以免打擊學生實驗的積極性。
(三)補充實驗儀器設備,以滿足教學需求
在《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借助于一定的實驗儀器設備。但目前實驗儀器設備稀缺的現狀,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購置并補充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實驗儀器設備,如:中頻治療儀、遠紅外按摩理療床等,以方便課堂實驗教學的正常展開。
(四)改革實驗教學考核評價
考核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基于目前《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考核評價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要積極進行改革,重新確立實驗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和考核體系。這就要求在具體的考核評價體系中,改變傳統以考勤和實驗報告成績為主的方式,逐步增大實驗成績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并逐步弱化實驗報告的評分比例,并且將實驗操作過程、小組合作效果、實驗課堂表現等納入到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中[5]。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的形勢下,不斷提高《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各大高校必須要針對《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優化《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段意梅,吳立娟,李佳.“體育保健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7,2(6):85-88.
[2]袁愛國.淺析高校體育保健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5(28):136-136.
[3]何淑敏.高校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運動,2015(17):102-103.
[4]郭玉鳳,肖明冬.體育教育專業體育保健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9-81.
[5]王榮森.《體育保健學》課程綜合設計型實驗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