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都進城務工,從而導致農村出現不少留守兒童。由于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缺乏關愛和管教,使其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就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對留守兒童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使其在生活和學習中缺乏有效的監管,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中等偏下的居多,而且還有不少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完成作業,甚至逃課等現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策略,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使留守兒童重新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能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現狀
在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在進行數學學習時有著諸多的問題。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有效的監管,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沒有自主學習能力,而且玩心重,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敷衍了事,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會主動進行預習和復習。再加上由于是上一輩老人進行看管,導致吃不了苦,對學習抱著無所謂的心態,從而使留守兒童出現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不好等現象。
二、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教學策略
1.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樹立學習自信心
留守兒童由于常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從而出現自閉、冷漠、孤僻等性格特點,并且不會主動與別人進行交流,遇到問題產生逃避的想法,不會與教師進行溝通。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與學生多親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要用心的去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認可學生,使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從而親近教師,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要逐步地引導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厭學心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愛上數學。而且,教師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心談話,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
2. 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運用現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出示雞兔同籠的動畫版,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經歷猜測的過程,嘗試用列表、假設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有序思考,使學生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3.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使每個小組水平相當,組與組之間具有可比性,從而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每個學習小組設立一名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從而使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團結合作,討論交流,共同學習,并且組與組之間要形成競爭意識,這樣有效地幫助了學困生的學習,使所有學生的數學能力都能獲得有效地提高。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小數》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意義,安排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學習,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學生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營造了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進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4.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長在外地務工,從而缺乏家庭教育,這就使學校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學會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5. 運用分層教學,進行多元評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留守兒童的不同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的積極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效地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進而激發留守兒童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進而促使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學生的基礎階段,也是重要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棟青.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5(11):97-98.
[2]張建軍.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學困分析及應對策略探討[J].時代教育,2016(8):243-243.
作者簡介:
孫艷,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普安縣樓下鎮糯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