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華
摘 要:一年級是數學學習的入門階段,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類型的障礙,有些障礙會影響孩子的數學學習,不利于孩子信心的培養,需要家長、教師對其進行引導分析,幫助其掃清障礙,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研究了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論述了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并對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應對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學習障礙;數學學習;有效策略;一年級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與家長需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并且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提升。數學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一年級數學學習屬于學生接觸數學的初始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障礙,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突破障礙,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進而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形成的條件
1.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
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容易形成學習障礙,主要是由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學生的性格不同,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造成的。善于與人交流、性格開朗的孩子在遇到數學學習障礙時,會及時跟家長、教師進行溝通,能夠有效地解決數學學習障礙[1]。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在遇到數學學習障礙時,往往會產生抵觸害怕心理,并且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導致學習障礙越積越多,數學學習成績下降,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所以,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時障礙更容易形成。
2.學習能力與智力水平的差異
一年級學生學習能力與智力水平的差異,對于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相對而言,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較強,能夠自主解決相關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習障礙的形成,數學學習障礙形成的幾率較低。[2]。而智力水平發展緩慢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弱,數學理解能力較差,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無法解決的問題,若是不及時進行指導,容易促使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
二、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分析
1.識字量的不同引起的障礙
由于一年級孩子在幼兒階段的識字量不同,導致孩子在進入小學階段的初始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不同的問題。
在一年級的數學學習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字有“數一數,連一連,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比一比,算一算,涂一涂,寫一寫,猜一猜,還剩,差多少,左右,前后,厚薄”等,一些孩子對這些關鍵的字不認識,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要求寫數字就會畫圖形,久而久之就會在一年級數學學習時對自己失去信心。
2.學生數學學習閱讀方面存在的障礙
一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語文學習處于初級階段,理解能力不強。(1)關鍵字、關鍵句理解不夠,導致解題思路發生偏差,從而形成數學學習障礙[4],增加了數學學習的難度。例如,小紅有5個蘋果,小明給了小紅3個后還剩4個,小明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在上述題目中,對“小明給了小紅3個后還剩4個”這句關鍵的句子理解有困難,弄不清楚小明到底有幾個蘋果。(2)句型上的變化影響了理解。如:9比( )多2,比( )少2;( )在( )的左邊;( )的左邊是( ),在上面的三個句型中,語文上都還沒有進行這類句式訓練,所以孩子解決這類問題就有困難了。
3.數學與生活之間缺乏聯系引起的障礙
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強,是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年級學生的年紀較小,生活經驗欠缺,普遍存在數學教學與生活相脫節的現象,導致學生數學學習難度增大,促使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如:蘋果有8個,梨有5個,梨再拿幾個就和蘋果一樣多?對“再拿幾個”的生活意思不理解,就沒法提煉成數學模型。再如:4時再過1時是( )時,4時半再過半小時是( )時。生活經驗欠缺的孩子就無法理解什么是再過1小時,什么是再過半小時。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一些聯系實際生活能力不強的學生就會混淆不清,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幫助理解。
4.數學思想的形成障礙
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習的核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形成。數學思想的形成需要教師從學生數學學習的初級階段就著手培養,但是在一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忽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少探究性、體驗性的教學過程,不利于一年級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6]。導致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形成,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和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三、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應對策略分析
1.在學前階段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識字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和識字能力,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各方面的數學問題。對于一些孩子來說,識字量有限是影響他們學習并且產生數學障礙的重要原因。對于教師來說,需要重視這方面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和強調文字內容,讓學生逐漸形成審題的習慣,并且能夠認識數學課本中的文字內容,如果解決了文字方面的問題,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這樣可以切實提升教學實效性,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2.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閱讀能力
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突破數學學習障礙的有效方法之一。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一年級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題目類型選擇典型例題,幫助學生進行題意分析,給學生講解題目理解的重點,使得學生理解題意并且能夠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水平。(2)開展情境教學。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情境教學法屬于實踐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3)關鍵詞教學。對于生字較多的數學題目,為了降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難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關鍵詞,從而把握解題方向,突破數學學習障礙。
3.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數學學習障礙問題,教師需要增強數學教學研究,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得學生養成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習慣,有助于一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幫助一年級學生突破數學學習障礙的有效方法之一。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的開展需要融入生活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降低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概率,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內容,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豐富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需要持續觀察自己的生活,有效連接生活和數學內容,這樣可以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進而掌握應用數學的方法。
4.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
注重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阻礙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形成。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效率,教師需要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數學思維對于數學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數學思維是學生面對題目的解題思路,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增強一年級數學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解題思路,從而為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對于一年級數學教學,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探索,突破數學學習的障礙,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綜上所述,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主要包括學生識字障礙、學生數學學習閱讀方面存在的障礙、數學與生活之間缺乏聯系、數學思想的形成障礙。文章從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閱讀能力等方面,論述了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應對策略,進而為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娟.淺析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審題障礙的原因及對策[J].中外交流,2016(31).
[2]周芳麗.淺談一年級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9):159.
[3]覃靜.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數學教學:淺談一年級數學課堂活動設計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2):36-37.
[4]段文芝.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探討[J].教育,2016(11):261.
[5]周召容,楊莉.淺談一年級學生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J].讀書文摘,2016(31).
[6]歐顯玲.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有效的教學方法[J].讀書文摘,2016(34).
[7]張蘭.解決問題有“妙招”:淺談一年級解決問題教學中的小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數學),2017(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