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體制深化改革,以培養幼兒美術核心素養的生活化美術教育已成為學前教育者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啟蒙教育工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既要注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又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引用,結合幼兒的認知模式構建以發展幼兒個性為核心的綜合性教學實踐課堂來強化幼兒的美術認知,促進幼兒形成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幼兒教育;美術教育生活化;問題研究
一、 引言
基礎教育中培養幼兒形成美術核心素養尤為重要,不僅是健全幼兒的美術認知模式的主要途徑,也是促進幼兒形成藝術個性的主要方法。幼兒教育是人生的重要啟蒙階段,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幼兒形成較強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這對幼兒的一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實質上,幼兒對于周圍環境的感知是具備基本美術判斷能力的。在基礎教育中,幼兒在課堂學習以及生活中有著屬于自己的審美觀點,有的幼兒喜歡紅色、有的幼兒喜歡藍色,有的幼兒喜歡綠色、有的幼兒喜歡黑色,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認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這種過程就是幼兒審美能力養成的過程。要做好幼兒的教育,老師就要根據幼兒的這種認知模式特點將生活化元素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結合生活事例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
二、 幼兒美術教育中生活化引導方法的運用
(一) 美術課堂教學設計要融入生活化元素
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在幼兒美術課堂構建中要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要根據幼兒的實踐認知模式,以強化幼兒的核心素養為導向,盡可能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素材構建幼兒的美術認知模式。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學術界對幼兒的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各樣以幼兒教育為主題的美術實踐工具被廣泛運用到幼兒的藝術教育中。實質上這種具有商品性質的美術教育工具不一定能健全幼兒的藝術認知模式,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美術教育素材,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術認知來源于生活實踐,這是所有美術教育者的共識,選擇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從生活角度來引導幼兒關注美術知識。例如綠色的葉子、紅色的花朵、黃色的果實、教室中各種各樣的卡通圖案,以及走廊中各種各樣的裝飾物品,都是老師向幼兒傳遞美術信息的媒介。老師可以利用這些物品向幼兒傳遞藝術信息,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彩紙,讓幼兒剪出果實、花朵圖案,引導幼兒自己動手感悟美術,獲得正確的藝術認知。
(二) 美術教育生活化
作為一名幼兒美術教育者,就要以培養幼兒的興趣和能力作為教學出發點,結合幼兒的認知模式和個性特點,從生活經驗角度出發,引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來增強幼兒的美術感悟。例如在課堂實踐中,繪畫和手工是幼兒最感興趣的,老師可以選擇利用黏土或者是橡皮泥,教會幼兒捏出小動物的造型。晴天可以看見太陽,雨天太陽公公藏起來了,晴朗的夜晚可以看見月亮,雨天月亮婆婆也藏起來了。美術教育老師以天氣變化對太陽和月亮的影響作為課堂教學切入點,引導幼兒畫出自己想象中的雨天或是晴天的景象。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作為教學指引,有助于健全幼兒的美術認知架構,增強幼兒的學習美術的信心。
(三) 美術生活化教育中注重幼兒個性發展
美術教育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就應該認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要想促進幼兒形成健全的美術認知模式就要尊重幼兒的個性,鼓勵幼兒個性化發展。美術課堂中,老師可以鼓勵幼兒從生活中找尋美術創作素材,可以利用生活中易拉罐、塑料瓶、塑料盒等物品引導幼兒制作手工藝品。制作材料不局限于一種,可以讓全班小朋友分組合作,鼓勵小朋友交換創意,開展交流,利用這些生活素材制作出有創意的作品。同時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還要注重家長的參與。生活化的美術教育不僅局限于幼兒園內,也需要家長參與進來。有很多教育者認為家長缺乏教學經驗,不能夠做好幼兒的美術教育。
(四) 美術課堂中注重繪本的使用
通常,老師利用繪本材料包括彩紙、水彩筆、故事書、動畫書、手工藝工具等物品進行教學,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完成美術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繪本是一種具有圖文、卡通人物、裝飾形象的圖書,書的內容與兒童的認知保持一致,有著鮮明的色彩分類和各種各樣的圖案,能引導幼兒閱讀故事,在故事中獲得學習體驗。與傳統幼兒教學模式不同的是,繪本教學是以繪本作為知識信息傳遞媒介的一種教學方式,有著廣泛性、個性化、立體化等特點。廣泛性是指繪本教學幾乎適應任何教學環境,可以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想象舞臺,通過閱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自己動手創作故事等方式自主地完成教學任務。個性化是指繪本的知識內容是獨一無二的,每套繪本的故事情節是不同的,這種差異性可以滿足幼兒個性化認知的需要,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搭配使用不同的美術繪本,結合繪本內容選擇不同題材的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在幼兒面前,圖文并茂的內容和精彩的故事可有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深化幼兒的認知模式。
綜上所述,具有生活化特征的美術教育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美術的信心,讓幼兒通過美術了解世界,感受各種各樣的顏色。老師引導幼兒從生活中找尋素材,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教會孩子制作手工藝品,能讓幼兒在美術實踐中有所發現、有所體驗,從實踐中感受美術的魅力,形成美術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項祥紅.幼兒美術活動區域指導策略[J].好家長,2017年47期.
[2]張敏.幼兒美術創造性的有效指導[J].教育革新,2016年03期.
[3]辛小欣.有效評價對幼兒美術活動的作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年10期.
作者簡介:
鄭麗燕,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吾峰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