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摘 要:初中是小學和高中的重要銜接過渡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初中體育教育和以往相比更為強調學生的身體健康,重視不同體質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并根據不同學生需求和個性開展體育教學,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的。對此,從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以及轉變成績評價方式等分析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教育開展差異性教學策略,望給予體育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策略;新課程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形成的關鍵階段,體育課程作為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課程,其有效開展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采取差異性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位學生體育天分和內在的體育技能,全面提升每一位學生體育素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一、差異性教學特點
差異性教學特點多體現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層面,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關注學生不同需求和個性并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性教育,從而激發學生內在潛能,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該教學方法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交流;傳統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被動聽講,這種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氛圍呆板,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甚少。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可以改變上述現狀,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主動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由此便能組織多樣化課堂教學,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個性需求。
二、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應用差異性教學策略
1.更新體育教學理念,注重分析學生個體差異
新課程標準針對初中體育教學提出全新要求標準,重點強調以學生健康發展為主要原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并對這種差異給予尊重。根據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這種要求標準無疑促使體育走出傳統教育思維,樹立全新教育理念。以往初中體育教師會根據提前設計好的教學大綱講解,無論面對哪個班級或什么樣的學生都是采取相同教育方式。而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則需要教師借助多種渠道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和所教班級特點。特別對于特殊學生群體更應給予較多的關心并針對其情況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案。例如,可以在上課之前詢問班主任或其他任課教師,初步了解班級和特殊學生情況。教學過程中則可以認真做好筆記,結束教學則需及時作出反思和總結,并結合學生反饋情況調整教學方案。
2.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興趣
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快速掌握體育知識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以及難以掌握體育知識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將三個層次學生縱橫經緯學習活動線并將其貫穿其中。體育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就可從縱向發現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同時采取橫向模式引導各個小組相互協作學習,共同提高體育技能。其次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根據不同層面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目的在于不同層面學生學習的特性和特長不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幫助不同層次學生進行穿插學習,共同分享學習
心得。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均能掌握體育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相應的體育技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同時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3.轉變成績評價方式,發揮學生潛在體育特長
除了根據學生差異開展教學,評價學生方式也應有所轉變。傳統評價學生的方式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其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較為單一,無法顧及學生個體差異。對此可采取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其中橫向評價即教師針對同一學生在同一學期內參與所有項目成績進行比較,目的在于分析學生較為擅長和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例如某學生在該學期的長跑成績、籃球成績、乒乓球成績、實心球成績等項目相比后再作出綜合評價。而縱向評價則為比較同一學生在同一體育項目中不同訓練時間段的成績,這種比較方式可以分析學生在某個時期的具體學習情況。例如某學生期中短跑成績和期末短跑成績相比存在下滑趨勢,如果其他體育項目成績有所提高,那么可以得知該學生學習興趣已發生轉移,如果期中和期末成績都下滑,則說明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此時則需要教師查明其中原因。
總之,差異性教學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效果顯著,符合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心理特征,最重要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提出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分析學生個體差異,更新體育教學理念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轉變教學評價方式,充分發揮學生潛在的體育特長,從而真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培中.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分析[J].考試周刊,2016(7):108.
[2]陳恩來.關注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發展: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初探[J].新課程(中旬),2017(8):41.
[3]張斌.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體育差異性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