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嬌嬌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器樂進課堂中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小器樂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實踐中循序漸進地推行陶笛課堂教學,結合實踐案例的透視和分析,不斷探索激發和維持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通過從學習興趣入手,選擇適宜的內容讓學生輕松入門,用多樣的活動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提高學習效率,樹立自信,體驗成功。
關鍵詞:陶笛;教學方式;學習效率
一、精心比較,讓學生樂于接受
我校一直以來都比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去豐富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什么樣的音樂課更受孩子的喜歡。自從我校開展“小器樂進課堂”活動,校園上下掀起學習小樂器的熱潮。在眾多小樂器中,我選擇了陶笛。陶笛是一種源自意大利的吹管樂器,它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不僅因為它體型較小方便攜帶,更因它音色多變,既可吹出歡快活潑的歌曲,也可以吹出寧靜優美的旋律,是普及音樂非常好的樂器。在我的建議下學生購買了十二孔陶笛,至今我還能記得他們帶著神秘的表情第一次吹奏的情景。
二、循序漸進,讓學生輕松入門
1.科學規劃,保障教學成效
音樂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操作能力調整教學進度。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將音樂課本中簡單的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以吹代唱”降低學生在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的難度。當然,在教授這些樂曲時教師也要根據樂曲吹奏技巧的難度合理科學規劃,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學習。
2.快樂溝通,克服畏難情緒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一些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并貫穿在器樂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感覺陶笛并不難、很親切,老師能吹,我也能吹,不妨也和它交交朋友。如在剛開始學習吹奏陶笛的姿勢時,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用嘴巴正確地“包”住陶笛,經常會出現用牙齒去咬吹口或嘴唇漏氣的現象,這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擦唇膏”的小游戲,把陶笛的吹口當做自己的唇膏,看誰能均勻地把唇膏涂抹在下嘴唇上,在涂完后把陶笛的吹口放在下唇的中間,再用上唇輕輕覆蓋在上面,這樣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知不覺地已經學會了陶笛的吹奏方法。陶笛不僅受到了學生的喜愛,還真正走到了學生身邊,成為了他們的好朋友。
3.游戲比賽,營造快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知識點、吐奏方法及演奏技巧智慧地滲透在每個教學環節,并以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比賽形式展現出來。在訓練氣息時,組織學生進行“吹紙、吹蠟燭”比賽。在游戲中讓學生體會怎樣去控制氣息,讓氣息緩緩均勻地吹出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這樣既有效地進行了長音練習,也加強了氣息的訓練。我還設計了“比比誰的反應快”“我是小小演奏家”等小游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獎勵機制,激發學習潛能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結合我校德育“哈比特”七色星評價制定音樂學科教學的相關評價機制。比如,悅動之星、悅唱之星、悅奏之星、悅聽之星等等,獲得這些評價星或者在單項評價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情況下,即可獲得我校藝術之星的光榮稱號。這樣的評價體系基本滿足了所有學生的需求,對于先天嗓音條件不是很好的孩子來說,小樂器更能夠讓他們融入音樂課的氛圍中來,他們可以通過小器樂的演奏在這片藝術的大天地中重拾自信。
三、改變方式,讓學習更高效
1.方式多樣,樹立團隊精神
陶笛教學是集體教學,所以班級榮譽感強或常規好的班級,學習效率就會高很多。在開始器樂課教授前教師也要制定好常規,要告訴學生如果每個人都只顧自己隨意地吹奏,不聽老師指揮,那整個班級的教學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在學習吹奏時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要保持高度集中,整首樂曲需要大家一起用心完成而不是突出某一個人。
2.榜樣引領,提高學習效率
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陶笛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會學得快一些,一部分相對會慢一些,我在課堂上就采取“師徒結對,一幫一”的方式,學習快的學生在幫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音樂,而由于學生教學生,同學之間比較接近,所以學的同學掌握樂曲的速度也會相對快一些。
3.勇于挑戰,激發學習動力
教師要善于結合陶笛教學的特點與學生身心特點以及實際演奏水平,來選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陶笛學習中來,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個性的發展,最終體驗成功的快樂。
例如,在給剛接觸陶笛不到一學期的二年級學生教授《小星星》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吹奏中,并能在短短的40分鐘內熟練地吹奏出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游戲如《閃爍的小星》《星星合奏曲》《瘋狂的小星》《草原上的小星》等,來鍛煉學生吹奏陶笛時的氣息保持和吹奏速度,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吹奏熱情。
經過一年時間“小樂器進課堂”教學活動的摸索,我認為課堂器樂教學的起點是讓學生“心動”。有興趣的學習是前提,精彩紛呈的活動能持續學生學習的熱情。過程要讓學生“靈動”,良好的習慣是課堂教學的保障,變化多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才能在音樂課堂上真正地“行動”起來。
參考文獻:
余占友.學校器樂學具樂隊組合與訓練[M].廣州外語音像出版社,200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