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日趨成熟,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已成常態化。其豐富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其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讓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產生了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教師需要深刻理解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本質,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水平,從而達到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整合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整合
數學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數學基本原理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學生可以掌握和應用的數學知識。因此,探索高效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大重要課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直觀性極大地降低了教師在講解抽象問題時的困難程度,也極大地縮小了學生認知上的時空限制和理解偏差,達到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其基本原則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其實質是要將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內容及教學過程融為一體,致力于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數學教學最優化。多媒體的使用要由偏重于教向側重于學傾斜,且要注重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能力的培
養。為此,筆者根據教學中的實踐探索,淺談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特點和意義、存在的誤區及其改進措施。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程標準
1.多媒體教學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和手段
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畫面,或者以音樂及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可拆解、可重現等特點逐一分解重難點,再現思考問題的過程,同時探討結論生成過程中的規律和異同,實現知識的衍生和再創造過程。教師要把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呈現知識結論,而是重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除了原始材料可以提前準備之外,生成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探討,可以由學生和教師當場共同完成。
2.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成為學生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手段和工具
新課標把“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作為基本理念之一,旨在強調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學生,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參與多媒體教學。在引導思考和糾正問題中培養學生使用基本數學軟件的操作使用方法,進而探究其功能并嘗試借助數學軟件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有特色的數學學習網站,通過網絡平臺搜集數學學科對推動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數學學科發展的時代特征等,進而讓學生感知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對數學學科的理性認識。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個誤區
1.形式化嚴重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具有簡潔快速的特點,所以部分老師對多媒體的使用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用屏幕代替了黑板,將原來的人工灌輸教學轉換成機器灌輸教學,課堂的本質仍然沒變。部分老師過于追求視覺、聽覺效果而弱化了教學主題,使得信息技術運用適得其反,沒有體現出新課標要求的整合效果。
2.教師的多媒體技術還不過硬
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是演電影,并不需要每次都將所有內容提前做好,知識生成的過程一定要在課堂上現場生成,帶領學生一起感受數學學習的邏輯性。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多媒體技能,例如Excel、PPT、幾何畫板等數學軟件的實際應用與操作。
三、對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真正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教學的本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發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內容整合要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多媒體技術,例如PPT制作,Excel函數運算,幾何畫板制圖等技能,使信息技術成為探索數學知識的工具而不是演示工具。教師在親自操作的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做到信息技術和課堂內容的有效整合。
2.教師要合理把握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內容的整合尺度
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極端的情況。年輕老師上課離不了課件,老教師從不用課件的情況依然存在,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特點選取合理的多媒體技術。例如,幾何教學教師大多使用幾何畫板,隨機數模擬概率運算則要借助Excel,數列偏重規律的發現和公式的推導,宜采用板書講解等等。總之,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取合理的多媒體技術,做到直觀可視而不神秘化、絕對化,從而真正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促進數學課堂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馮光庭.高中數學新課程高效創新教學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04.
作者簡介:張大千(1987.10—),男,漢族,甘肅隴南,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