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兵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德育成為小學階段的一個重點課程,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意義,是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手段。首先指出當前小學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闡述了新時期提高德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問題;有效性
德育教學具有系統性,對于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應該進行詳細計劃、精密組織,實現潛移默化的效果,促使學生逐步接受社會道德規范。分析認為,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防止走入人生誤區,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教學有效性的判定標準,則是對比教學成果和學生接受的效果,提高德育教學有效性,成為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師生對于文化課程的關注度遠超德育課程,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1)在教師業績考核上,只把文化課教學成績作為指標,而忽視了德育教學成果;(2)德育教學只在思想品德課上提及,但是思想品德課程成績不能作為學生德育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3)部分家長認為德育課程沒有必要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流于形式,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缺少教研活動。
2.教學模式單一
從教學模式來看,德育教學活動以空喊口號居多,在課堂教學期間,依然采用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沒有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查發現,德育活動的開展方式單一,不論低年級還是高年級,活動內容均是相似的,學生難以產生深刻的認識,也無法產生應有的教育意義,和教學目標相違背。
3.師資力量不足
正是由于學校對德育教學不重視,因此對德育教師的要求低,部分教師的專業性差,甚至存在兼任現象,尤其是農村小學中比較常見。教師自身的德育知識體系不完善,在教學期間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如此一來,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感,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二、新時期提高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制定德育教學目標時,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處于懵懂階段。德育教學期間,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發展規律,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因材施教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實踐證實,德育教學應該循序漸進,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能自覺遵守道德規則,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教學成績的評定上,不能單純依靠考試分數,而是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相結合,還原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2.轉變教學理念
信息時代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德育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作用。以多媒體技術為例,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融為一體,取代了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設計,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此外,基于新型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加強師生溝通、生生互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在課堂上進行共同討論。而在教學準備上,教師應該注重德育教學的實踐性,將知識體系和實際生活相結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3.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之間具有密切關聯,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感,因此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繼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具體來說,針對抽象難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物體進行展示和引導。以“秋收”為例,可以讓學生談論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或者在網上收集相關圖片、視頻資料,或者開展以秋收主題的課外活動,要求學生收集豐收實物。如此一來,學生對于秋收的感受和描述更加真實,能認識到秋收對于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4.優化課堂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以課堂教學為例,德育教學不僅是教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待人接物,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考慮到小學生的認識能力不完善,教師應該多給予指導,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介紹相應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增強道德規范意識。另外,德育要走進課堂,不僅局限在思想品德課程上,還應該融入各個學科中,尤其是語文、英語、音體美等學科。在班級內部,可以定期開展“文明學生”評選活動,以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獨立自主等作為評選標準,促使學生從小事做起,將德育知識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綜上所述,德育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分析可知,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集中在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模式單一、師資力量不足等。對此,應該尊重學生地位、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優化課堂環境,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德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簡躍虹.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55):100.
[2]劉明秋.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教師,2017(20):9.
[3]劉瑩.淺談小學德育活動開展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5):152.
[4]盧淑芬.論如何提高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5):15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