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生蓮 楊宏
摘 要:孩子一旦進入學校,他們不但進入了嶄新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意味著進入了一種新的人際關系中。教會小學生與同學交往,培養小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他們待人、處世、適應社會需要。
關鍵詞:小學生;交往;同學共處;自信
心理學家丁贊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因此,教會小學生與同學相處,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應引起老師的高度重視。在經過一年的實踐和研究之后,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與同學共處的氛圍
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有些小學生并非不想和同學相處,而是不知道怎樣與同學友好相處。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小學生,學會如何與同學相處是很重要的。一般情況下,要改變這類學生的交往問題,教師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
1.提高小學生與同學的交往意識。有的小學生可能由于羞怯或不習慣而被動等待,這時候教師要告知學生:謙讓友善朋友多,要讓他們懂得什么樣的人討人喜歡,什么樣的人是人們不喜歡的。要讓小學生主動地去親近他人,認識新朋友。
2.組織多彩活動,創設交往氛圍。教師要注意讓小學生擴大交往范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同學與他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并幫助他們主動與同學相處,從與一個同學交往,到與這個同學的朋友交往,逐漸擴大交往范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教師還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教師組織活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輔導模式,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獲得參與和發展。
3.完善自我,增強人際吸引。要鼓勵孩子帶著真誠的微笑主動與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歡迎的,適當的場合表現自己,讓別人記住你,同時也學會記住別人的名字,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一定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
交往時,尊重同學,是同學尊重自己的基礎,首先要尊重同學的人格,不要隨便給同學起綽號,特別是對生理有缺陷的同學更要尊重,其次是要尊重同學的意見,當別人講話或提意見時,要集中精神,認真傾聽,理解別人的意思,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更不能凡事自己說了算。低年級小學生不會傾聽,要引導他們學會傾聽,用眼神示意對方“我在專心聽你講話”,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適時抱以肯定的回答。
二、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
有些小學生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是因為自信心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用以下幾種方法:
1.可將其安排在中心位置,讓別人有機會注意他、關心他。
2.提供機會,讓他當課代表,在發作業、收作業的過程中與同學相處;多提問,把最簡單題目的回答機會盡量讓給他們,讓他們大聲回答,相信自己有權說話。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走出自卑,在面對比較困難的相處期,運用角色模擬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擬場景,及時給予他成功的鼓勵,不斷強化他與同學相處的成功體驗。
3.找共同話題和興趣,融入同學中。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興趣也不同,但你要融入這個小團體,就應該尋找到大家共同的話題,并積極參與進去,共同討論。比如說:校園里大家都在討論熊大和熊二時,也讓他參與進去,談談對熊大和熊二的看法,可增進同學間的友誼,使他忘卻膽怯,慢慢地就懂得如何與同學相處。
4.挖掘其某方面的特長并有意識地在同學中強調并贊賞,使他的信心建立起來,如我班有個同學,很不起眼,他不敢與人相處,作業也時常完不成,可自從班上組建足球隊他成為隊員以來,我發現他跑的速度快,“玩球”的靈敏度很高,于是我時常由衷地贊美他:“看你球踢得這么好,我可以肯定,經過努力,你和同學們的相處也這么好!”由于他平時約束慣了自己的感情,也沒發現過自己有踢球的特長,聽了我的話,他害羞地低下了頭,可從那天起,他漸漸發生了變化:他上課能專心聽講,并能積極回答問題,努力完成作業,踢球的積極性也很高,課余時間和同學大談踢球之道。朋友自然而然地多起來了。
三、正確引導家長,促進小學生與同學正確相處
有些同學在家稱王稱霸,到校又怎么能改掉那習氣呢?這也不能不說跟家長有很大的關系。例如:蘭蘭的父母經常不過問孩子在校的一些情況,也不與教師聯系,孩子看到別的同學的文具、玩具有自己喜歡的就偷拿等等,學習也不積極上進,而家長卻不聞不問。又如:斌斌的父母,他特別關心兒子,可是孩子在學校稍微受點委屈,家長就不依不饒,找老師同學理論,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要悉心說服家長,告訴那樣做的危害,孩子才能學會與同學正確相處。
總之,與同學相處是小學生的一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同學們的成長路上是一個重要的角色,要在言行上,一定要給孩子們樹立最好的榜樣。
平時還可以聯系其他校同級的小學生搞聯誼活動,增加他們的接觸機會。
只要我們教師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多動腦子,多想辦法,多創造條件,讓小學生積極與同學相處,讓他們體驗到與同學相處的樂趣,他們也就學會了怎樣與同學友好相處。
參考文獻:
[1]成瑤.小學生中性化現象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余曉敏.小學生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運用案例分析法教會小學生與同學相處的實踐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ww[2017]GH09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