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小學生奠定語言基礎、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養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的教育教學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成長、學習都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尤其是語文學科,囊括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傳承,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粹,因此在小學時期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對小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了淺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在當前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素質教育也逐漸深入到了每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理念與學習思維的形成、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念的形成、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都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共同追求。但是畢竟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影響過深,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事業還是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過于追求成績,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還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如果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顯著提升,那么素質教育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采取哪些措施,從哪些角度入手,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呢?
一、把握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因此只有把握好課堂教學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成績,才能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實現學生情感體驗的不斷豐富,才能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把握,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課《詹天佑》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通過組織小學生在深入閱讀、理解、體會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啟發:本文對詹天佑的評價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對他有這樣高的評價?詹天佑是在怎樣的一種形勢下開始主持修建鐵路的?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這些困難又是怎樣逐項被克服的?經過層層的抽絲剝繭,學生明白了詹天佑為“我國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而付出的心血與努力,并從中獲得了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立志為祖國作出貢獻的豪情,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精心設計作業內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的時候,一般都會布置那些簡單、機械地讓學生抄寫、背誦、默寫之類的作業,這種形式的作業學生早已經司空見慣了,學習的興趣也早已經被消磨殆盡,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只會采用敷衍、應付的態度進行,作業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拓展、延伸作用絲毫得不到發揮,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了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難以進行了。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以更加豐富、更加靈活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提升自身能力、豐富自身情感、培養核心素養的良好機會。例如,在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老人與海鷗》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沒有采用傳統的那種作業形式,而是讓學生去尋找像文章中的老人那樣熱心于公益事業,為世界更加美好、為人與自然更加和諧而不懈努力的人和事,然后在班級中進行交流。這種形式的作業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正確理念,更實現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組織多種主題活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以豐富、思維得以形成、能力得以提高、核心素養得以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習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之后,就組織學生進行中國的世界非物質遺產信息搜集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自感知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了《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魯濱孫漂流記》等課文,組織學生進行中外文學名著閱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精粹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深入探究文學、爭做文壇好少年的豪情壯志……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的出發點,在教學活動和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學習機會、鍛煉機會、提高機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學生成長為國家建設事業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潘佳蓓.聚焦核心素養 提升教學效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 (8):87.
[2]周良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15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