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秀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新課改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小組合作式學習為核心,首先分析了應用價值,然后闡述了提高小組合作式學習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式;學習有效性
小組合作式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的互動開展學習活動,并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小組合作式學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教學效率上具有重要作用。以下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提高小組合作式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和技巧。
一、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應用價值
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應用價值如下:第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向不同小組布置學習任務,組內成員為了完成任務,會積極進行交流討論,有利于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樹立集體意識、合作意識;第二,鍛煉學生的自主獨立性,小組成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對語言、思維、膽量進行鍛煉,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提高自主性和獨立性[1];第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負責講授,學生聽講記錄,不利于學生自由發揮,小組合作式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主體作用;第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組合作式學習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為學生個體提供了更多機會,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培養了實踐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二、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式學習有效性的方法
1.科學劃分小組
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要保證每個成員均能獲得知識,如果分組過于隨意,將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實施。其一,小組成員數量以4~6人為宜,過多難以發揮出各個學生的特長,過少又不利于集思廣益;其二,教師要深入了解各個學生的特點,包括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劃分時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2]。其三,為了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還要在組內明確成員職責,實現分工合作的目標,其中,組長具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對討論和發言進行總結,確保每個成員均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制定考評規則
教師要想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前提是有科學的合作方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競爭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考評規則,保證客觀性、公正性,能對所有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營造學習氛圍
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能為小組合作式學習創造有利環境,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相互監督的條件下完成學習任務[3]。以三角形的學習為例,教師在布置預習功課時要求組內提出預習思路和計劃,每個成員均要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例如三角形的邊長特點、三角形的角度特點、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物體等。將不同問題分配到個人身上,提高學習針對性,并由其他成員監督問題的解決情況,檢查問題答案的正確性,形成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
4.靈活把握時機
在小學數學中,并不是所有課程內容均適合小組合作式學習,教師應該靈活把握時機,科學開展小組合作。第一,面對復雜的數學問題,學生個人難以解決,此時小組合作能發揮所有成員的智慧,充分調動組員力量,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4]。第二,當一道數學問題有多種解法時,此時小組合作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第三,學習任務比較復雜時,小組合作能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通過完成各個小目標,最終完成大目標。
5.發揮教師指導性
在小組合作式學習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對任務解決過程進行指導,對最終的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及時指出合作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為下一階段的合作學習提供依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負責拓寬思路、指引方向,避免學生走彎路;通過組內成員的分析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以此提高解題效率。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式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獨立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提高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科學劃分小組、制定考評規則、營造學習氛圍、靈活把握時機,并發揮教師的指導性,促進教學水平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0):57.
[2]張樸.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技巧[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95-96.
[3]張文儒.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5):212.
[4]徐文亮.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118.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