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華
摘 要:所謂“學困生”又叫“問題學生”或“差生”,是指在班級中道德行為差、學習成績差、進步比較困難的學生。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為之頭疼,往往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教育他們,結果卻適得其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轉化方法,綜合近幾十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心得體會。
關鍵詞:學困生;學習能力;心得體會;轉化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學校教育不當使之成為學困生
有的學生智力發展慢,學習困難,或是生性頑劣,性格暴躁,一向不討人喜歡。某些老師在教學上只注重好學生,對學困生不聞不問,讓其放任自流。有時完不成作業對其進行訓斥和諷刺,甚至采取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有違師德的行為,形成了他們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本有進取心的失去了進取的信心。
2.家庭因素的影響導致成為學困生
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尤其獨生子女家庭,學習上要求不高,對孩子在校表現包容放縱;有些家長對子女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成績漠不關心,孩子學不學,成績好不好全無所謂,甚至有的家長把教育子女的問題全部依賴于學校;有些家長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照顧……
3.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使青少年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打牌賭博、吃喝玩樂、非法書刊、網絡等丑惡現象成為他們學習的樣板,他們常常被這些誘因所左右。因此,學困生的成因是五花八門的,只有充分地調查研究,全面、徹底、準確地分析,掌握真實情況,才能有的放矢,有所成效。
二、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1.真心尊重,平等對待
每個學困生都有缺點,因為在學校里,他們常常受到同學們的歧視、教師的嫌棄,常會犯一些錯誤。這時候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指導,對他們進行嚴肅的批評,但必須持平等的態度,才能被學困生所接受。切忌對學困生進行挖苦、諷刺、嘲笑,對學困生人格上要尊重,不能侮辱,要努力做學困生的良師益友,熱愛學生,平等對待。
2.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困生提高思想認識
有些學生之所以后進,是因為他們顯得很自卑。認為周圍的人都嫌棄他,歧視他,認為學與不學,表現好與不好都一樣,態度隨便,思想覺悟低,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對于這類學生,老師必須主動接近他們,關心他們,要抓住機會,多表揚,多鼓勵。如有一位從外校轉來的學生,一開始表現還可以,但過了兩個星期,問題就凸顯出來了,紀律渙散,經常遲到,學習不用心,是班上典型的“差生”。老師批評他,他滿不在乎,還經常頂撞班干部,班里拿他沒辦法。我叫他到辦公室,沒有急于批評,而是和他談心。之后,我經常觀察,了解他的家庭情況以及在家的表現。原來他的父母離婚了。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經常找他談心,歷數他的優點,半學期過去了,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各方面表現得都很出色,受到了其他科任老師的好評。
3.重視集體互助作用,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教師不但要重視自己的作用,還要重視班集體的互助作用。在學習中提倡團結合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教育學生互幫互學,讓他們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教師可以做如下安排:在班里結對子,中等生與優等生結對子,以優等生為目標,向優等生靠近。學困生與中等生結對子,以中等生為目標,向中等生靠近。全班共結師徒對,一幫一,一帶一。使中等生在幫助學困生的過程中體驗比他們強的心理優勢,從而增強自信心,使優等生在幫助中等生的過程中感受壓力,從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不斷提高。這個過程中學困生得到來自各方面的大力幫助與支持,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激,有了良好的心境,自然會重新審視自己,從而奮起直追。這樣,在班上就會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共同提高,學生互教互學,有利于取長補短,增進友情,又能使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及時得到解決,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越來越高,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4.加強學困生的課外輔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困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低于其他學生,針對這點,為了使學困生牢固地掌握所學內容,教師要做好打持久戰和反復戰的心理準備,要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檢測學困生當天的學習情況,若有問題要耐心輔導,對癥下藥,做到當天所學,當天消化,使他們能和其他同學步調一致,接受第二天的新知識。
5.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學困生
學困生的思想是復雜的,要做好他們的思想轉化工作,老師既需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也需要家長緊密配合。要經常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與家長取得聯系。即老師進行家訪或將家長請到學校來參加座談會,了解學生背后的實際情況,建立家校之間的聯系,對學生每取得的一份進步及時告知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
總之,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教師要在理論上不斷提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深挖學困生的形成因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斗志,對學困生要有四心,即“愛心、耐心、信心、恒心”。要抓反復,反復抓,抓到底,才能做好學困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達到育人教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勝全.如何實現九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轉化[J].學周刊,2012(9).
[2]陳科新.淺談農村初中學困生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求知導刊,2016(4):67-6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