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華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與需要。我們開始提倡讓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重解脫出來,那么,如何布置合理、科學的家庭作業已經成為我們小學語文任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我就從目前學生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繼而提出一套科學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其他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課業負擔;教育目的;合作能力;必要性
前言:
現如今,減輕課業負擔已經成為了任課老師日常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那么,如何布置科學,合理的作業總量呢?如果課業負擔過重,學生就要挑燈夜讀,夜夜與臺燈為伴;如果課業量過少,學生又沒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又常常把大量的業余時間浪費在打游戲,看電視上,無疑又浪費了大好的時光,也沒有得到適當的休息。那么,什么樣的作業量為適宜呢?本文就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出發,就問題的出現成因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希望能夠大家起到一點借鑒作用。
1、目前家庭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家庭作業機械重復,不具有創造性
通常,為了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我們會讓學生在課下把當天學過的生字生詞進行默寫和抄送。但是,對于已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單一的背誦抄寫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課業興趣,他們更希望在課下探索一些高難度,新奇有趣的啟發性作業,而不是沒有“技術含量”的背誦抄送作業。所以,對于這樣的家庭作業,學生往往是興趣缺缺,只是機械式的去完成,并沒有認真去領悟,理解文章、詞語的深層次含義。
1.2 家庭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化,缺乏創造性
10來歲的小學生,正處于探索、好奇的年齡,喜歡自主探索不一樣的事物,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年齡特性,開展啟發式教學。我們不應該給學生布置簡單的敘事性作業,而是應該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試題,讓學生去自主預習。通過查資料,瀏覽網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熱情,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3 家長變相給學生加碼,課業負擔不減反增
隨著新課改口號的提出,我們語文任課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開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減負。但是,學生肩上的擔子卻沒有因為學校的“松綁”而真正的解脫出來。家長開始用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將學生的業余時間填滿。學生難得的周末時間就像是陀螺一樣,要轉戰各大補課班、興趣班之間。不但學生吃不消,就連家長也是叫苦不迭。
一方面,學校在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在給學生減壓減負,但是,另一方面,家長卻在給學生加碼,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學生只是從學校這個“大補習班”解放出來,而開始征戰于各大小補習班。一方面是學校的“0作業”,一方面密密麻麻的輔導用書在課下等待著我們學生,這是何等的悲哀。
2、家庭作業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教師擺正心態,重視布置家庭作業的重要性
隨著減負口號的提出,我們部分任課教師就陷入了一種錯誤的誤區,認為減輕課業負擔就是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把課余時間全部交還給學生。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不布置作業只是要求學生靈活的運用業余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流于形式,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背誦、抄寫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去領悟生活的真諦,體驗生活的美好。比如說,給學生布置一個“感恩任務”,讓學生集思廣益,用自己的想法給父母、姥姥姥爺送上一份“感恩”回報,送上一份愛的禮物;或者可以針對某個節日,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辛苦,從而更加心疼父母,學會和父母分擔家庭的重任。
2.2 科學、合理地布置家庭作業
通過實踐教學,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作業的內容安排至關重要。我們可以針對白天的教學內容做一個強化鞏固訓練,學生可以通過作業,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課后回顧,我們任課老師也可以通過作業完成情況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作業內容的質量至關重要。我們可以盡可能的豐富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利用圖片、音頻、視頻更好地展示作業的完成狀況。
2.3 轉換課業形式,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
新時期對于學生的要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衡量一個學生的好與壞不僅僅是由期末成績來衡量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測評而成的,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做一個新時期的合格接班人。
首先,我們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教會學生體驗生活,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進行親密互動。比如在3月12日植樹節的時候帶學生去植樹;又比如說去動物園給動物喂食,讓他們在喂食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從而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
其次,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用,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手工創作當中去,培養孩子的自主創新能力。比如,給學生布置一個主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創辦一份手抄報;亦或者是用彩泥、畫紙,針線去制作一個小物件,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馬行空的盡情發揮想象力,去創造無盡的可能性。
最后,我們任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布置一些小組性質的作業,借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現如今,不再是一個單槍匹馬,單打獨斗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需要團隊的精誠協作。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樹立團隊意識,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百家之所長,集思廣益,通過集體的智慧,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且,通過小組作業,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磨合與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
2.4 教師與家長協同一致,樹立正確的“減負”意識
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糾正家長的錯誤思想與認識。要摒棄“分分學生的命根”的錯誤想法,要積極引導學生全方位發展,而不僅僅是圈在“金字塔”中。要與家長協同一致,共同積極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真正的利用好課下的每一分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冉超.語文作業生活化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
[2]黃婉慶.高中作業生活化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3.
[3]楊秀冶,劉寶存.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國際比較[J].上海教育科研,2012(1)59-60.
[4]何偉華.中學語文教育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探究[J].文教資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