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虎
摘 要:“合作互動”模式指師生在教學中相互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投入,參與活動,密切配合,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并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要將“合作互動”模式成功地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習積極性;巧妙創設情境,激活教材內容;循循善誘,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還要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在交際中運用所學知識。
關鍵詞:合作;互動;興趣;情境;交際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構成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不是你教我學,而是師生雙方的合作與交流,教學效果是師生雙方互動的結果。“合作互動”模式就是指師生在教學中相互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投入,參與活動,師生密切配合,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并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這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使得教與學雙方的作用得到和諧的發揮:教師運用創造性教法使學生“學會、樂學”,激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語言學習和交際活動。
“合作互動”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局面,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師生共同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模式中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合作互動關系,即教師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學生主動參與、交際運用;教師巧引善導、啟迪思維,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根據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摸索,我認為要較成功地將這種教學模式運用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的培養和發展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興趣就是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是使學生熱愛這門學科的途徑,反之,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英語學習就會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激發興趣的目的是變逼為導,變苦學為樂學,用“趣”構建教學模式,用“玩”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的合作互動作用,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初中階段可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規律采用多種形式,如游戲、唱歌、比賽等組織教學。
1.游戲
貪玩、愛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初中階段的學生充滿好奇心,他們對英語課堂游戲極易產生興趣。因為英語課堂教學游戲把枯燥、機械的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整個過程中充滿了激情與歡樂,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學游戲不是簡單地為了玩一玩,它直接為教學服務,寓知識于游戲中,通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如復習Is there a/ an...的句型時,教師準備一個小包,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把尺子等,把一樣東西放入包中叫一同學猜,Is there an apple/orange in the bag?Is there a ruler in it?等句子,猜中同學獲得一定物質獎勵。學生帶著高漲的情緒參與猜實物的游戲,在不知不覺中復習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學唱英文歌曲
初中學生很喜歡唱歌,學唱英文歌曲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鑒于此,我常在課前三分鐘教唱一些旋律簡單優美的英文歌曲,作為課前的Warming up,為上好英語課營造良好的氣氛。有時利用英文歌曲的內容,引發學生對新內容的興趣,導入新課。如唱了Hickey Dickey與Black sheep的歌后問學生:What would the mouse/sheep like to eat?What about you?引入新內容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when youre hungry?在英語入門的階段,我還經常根據大家熟悉的歌曲,用新詞填曲的方式將語法內容形象地編成一首歌。如在教現在進行時態時,教師先示范唱歌,叫一個學生到臺上做動作,全班同學根據他的動作結合進行時學唱對唱。
T:Whatre you doing?What are you doing?Sa la la
S1:Im reading. Im reading. La la la
S2:Whats he doing?Whats he doing?Sa la la
S3:Hes swimming. Hes swimming. La la la
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語言,唱歌曲,在教師的指導下,人人參與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3.競賽
以開展競賽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不但可以使課堂對學生產生一種吸引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到教學中,而且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欲望和喜歡競賽的心理。如為了使學生鞏固以“What”與“How”開頭的感嘆句的轉換,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組,在黑板上寫上T1,T2,T3,T4,以造句形式展開競賽,當一個大組的某一同學用“What”開頭造了一個感嘆句時,其余三大組必須用“How”開頭替換。每造一句又快又準確者為該組得一分,最后算總分。得分最高的一組在其組號上畫一張笑臉,全班鼓掌祝賀。
二、巧妙創設情境,激活教材內容
情境是指某種活動時所處的背景,此處所說的創設情境就是指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把教材的內容激活,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為了向學生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形式多樣的交際信息,教師在課堂上應結合課內外實際,利用各種媒體,設計出比較真實的語境,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激發表達欲望,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來。
1.用媒體創設情境
如在教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第一課時詞匯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組關于職業的圖片,先讓學生說出該職業的名稱,再說出圖片上名人的名字,然后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her?讓學生談論自己熟悉喜愛的體育明星、鋼琴家、小提琴家、科學家等,學生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原本乏味枯燥的詞匯教學變得有趣味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熱烈,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用語言創設情境
把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利用語言本身的魅力,同樣可以創設生動活潑的語境,如在You had better do sth語言點教學中,讓學生能通過聽音會意,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語境角度來思考,應答,可這樣進行活動:
T:I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S1:Youd better have a rest.
S2:Youd better go to see a doctor.
T:I want to go to the hospital. But its too far.
S3:Youd better go by bus.
S4:Youd better take a taxi.
T:Oh,its very cold outside.
S4: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
師生相互交流信息,共同投入活動,在合作互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初步運用能力。
三、循循善誘,激活學生的思維
英語課堂教學中啟發誘導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都不可缺少,如果老師滿堂灌,而不是很好地引導啟發學生,鼓勵參與活動,交流信息,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啟發誘導,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語言規則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
1.變講為誘
在合作互動模式中,新的語言規則的理解主要不是靠教師講解,而是在教師的誘導啟發下,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語言規則,使其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如在Is doing...bad or good for your health?句型教學中:
T:Is watching TV too much good or bad for your health?
S:Its bad.
T:Whats good / bad for your health?
S1:Doing eye exercise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S2:Reading in the sun is bad for our health.
S3:Keeping the classroom clean is good for our health.
...
教師在動詞下畫線,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動詞加ing才能充當主語,學生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帶著求知興趣去參與交際,去概括語法知識,在教學效果上無疑比死記硬背地被動接受要好
得多。
2.引導參與
有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來擴充內容,我經常用“and”一詞來引導學生不斷補充參與,如在操練be going to句型時:
T:What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Im going to see my uncle.
T:Oh.Youre going to see your uncle,and?
S:Im going to play golf with him.
T:And?
...
涉及主觀認識問題時,我常使用“really”一詞,盡量讓學生參與活動,顯露個人看法,如:
S1:My English is poor. I think English is harder than maths.
T:Really?What do you think of it,Tom?
S2:I dont think so. I prefer English to maths.
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在交際中運用所學知識
外語教學只有通過相互交際活動才能獲得良好效果,學生只有把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去,交際才能實現。交際運用是英語教學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在“合作互動”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交際性原則,努力營造英語交際氛圍,給學生一個展露其運用能力的機會,它要求我們在課堂中變換角色,促使學生參與。
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不同的交際環境中讓學生以角色的身份來講話,是交際運用的最有效方法,學生可根據所學的內容編小對話或編課本劇,扮演警察、醫生,模擬記者采訪等。學生對這種活動往往很感興趣,課堂教學中能積極參與,如此他們在學會了語言的同時,也學會了運用語言,如在課文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中,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扮演Bus driver, The old man, The woman next to the old man,Passengers等角色上臺表演。又如學完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后,引導學生根據短文內容編對話,模仿新聞記者采訪Aron Ralston,對話中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目標語言。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帶著求知的興趣,不斷變換角色,表演對話,不僅使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各自的角色扮演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合作互動”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學生兩個課堂教學主體的作用,改變了以前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導致課堂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富于朝氣,充滿自信,有了強烈的參與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勇于表演。教師從單一講課中脫離出來,變講授為誘導。師生互相合作,共同參與,一起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吳文.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孫文廣.基于互動假說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魯東大學,2013.
[3]佐斌.師生互動: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研究[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許佳.“合作、活動與交流”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