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華
摘 要:微課,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它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此,通過分析微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所起到的作用,為廣大教師高效、科學地運用微課這一教學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鍵詞:教學方式;數學;微課
當前我國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多樣,這也為微課在課堂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相比較傳統課程而言,微課有著獨特的優勢,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營造了全新的學習環境,使課堂氛圍更加濃厚,通過分析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模式,有利于推動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
一、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的特點
1.教學引入微課模式,更為新穎,更具吸引力
與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教學更多地借助了科學技術的手段,利用科技來傳授知識,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做到當天所講的知識當天消化、吸收和理解。而且根據所學內容進行課堂方案的設計,內容更為清晰流暢。當教師在講解數學的重點內容時,借助微課的形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提問過程中對知識點記憶更深刻,掌握得更扎實。微課的運用讓復雜的數學開始簡單化,學生更愿意去學習數學,成績自然會飛速提高。
2.充分借助網絡資源,激發學習動力
以前的傳統課堂中,一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如今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微課的引入將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對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到了然于胸。要是不能及時掌握,學生還可以通過拷貝的方式,回家之后反復觀看,直到學會為止。
二、微課的應用原則
要想制作出一個效果比較好的微課,必須要遵守以下原則。從時間上來說要簡短,從內容上來說要精確,簡明扼要地將要講授的內容制作進去。就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情況而言,在制作微課時,教師應當對數學的教學規律有一定的把握,梳理整合課本中的知識。就微課的時間長度而言,大部分微課的時間都控制在十分鐘之內,要想提高微課的聽講效果,教師就需要在制作之前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課的制作。
三、將微課引入課堂的設計過程
在開始授課之前,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將微課與課前導學案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適用性強,例如在講授“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給學生播放相關的微課視頻,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本節課程中的薄弱點,在完成導學案時,導學案的一些問題就能夠很好地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以及微課的教學成果。教師在批改導學案的過程中,將一些大家普遍出錯的題目單獨拿出來,在教案設計中體現這一點。在課堂上,教師在完成對基礎知識的講授之后,可以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單獨拿出來進行講解分析,歸納概括圓的面積的重點知識。
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為新穎的題目,例如用一些常規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等組成不規則圖形,要求學生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對這一類問題所考查到的內容和解題方法進行總結歸納之后,教師將所講的知識串聯起來,用作業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四、微課的實際運用效果
1.在開始授課之前進行應用的效果
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效果來看,有很多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已經對圓的基礎公式和推導公式有所了解,并能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少部分同學基礎顯得相對薄弱,沒有很好地掌握知識點,因此教師要多多注意一些基礎薄弱、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就總體表現來看,微課的使用還是利大于弊的。
2.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應用的效果
根據教師上完課后的作業反饋來看,有的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只會死記硬背,導致作業完成的效果不佳,另外,教師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進度來授課,但是教師不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因此在目前這種大班教學的機制下,對于全體同學而言不適用。
3.在結束授課之后進行應用的效果
教師在結束授課后,可以以微課的方式發布作業,這樣不但能夠提高作業的完成質量,還能夠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的知識。因此只要在課堂上好好聽講,大部分學生都能快速準確完成作業,有少部分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也可以把不會的任務拿出來和其他同學一起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逐步加深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對教師的學習能力要求更高,也更為嚴格。一名合格的老師需要學會合理運用微課。合理運用微課這一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向往,幫助學生認清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講解,做到查缺補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教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用先進的技術來緩解授課的壓力,最終達到雙方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2):50-52.
[2]熊開武.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9):42-4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