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摘 要】目的:探析分層級護理管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120例患者為主要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分層級護理管理,對兩組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在整體護理、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方面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分層級護理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故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分層級護理管理;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261-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于醫療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升,醫院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也在不斷更新,致力于建立一套“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模式,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人性的醫療服務[1-2]。為充分利用我院的人力資源,激發醫療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醫院整體服務質量,我院提出分層級護理管理模式。本研究以120例住院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對比常規護理管理和分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120例患者為主要對象,隨機分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區間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5.26±3.35)歲。觀察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區間為19~70歲,平均年齡為(45.28±3.38)歲。使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基線資料上對比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此外,參與本研究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10名護理人員,兩組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照輪班制度,采用職稱與量化考核相結合的崗位管理模式,運用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對工作量和護理質量進行定期考核,實行工作質量、工作量和職稱相符合的制度。
觀察組:在醫院內成立分層級護理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和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小組成員中的護士長負責制定醫院各科室護理人員的培訓方案,明確培訓內容。在各科室護理中實行小組責任制,每個護理小組設置一個責任組長,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要綜合護理人員的能力、學歷,將其分為不同級別,并綜合每位護理人員的能力分配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對于一些危重癥患者,由責任組長負責護理和管理。在排班上,要綜合病患密度和工作量綜合決定,如果接診量小或工作任務少,則可以適當減少護理人員的數量。在安排夜班時,要綜合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安排,體現醫院對護理人員的人性化。此外,護士長在制定工作計劃時,要綜合考慮各科室的實際情況和內部分層制度,再以工作計劃為依據開展培訓工作。完成培訓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
1.3 評價標準
(1)采用評分的方式對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進行評價,重點評價整體護理質量、基礎護理質量和病房管理質量三方面,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3]。
(2)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包括非常、基本和不滿意,計算并對比兩組的總滿意度[4]。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中的各項數據均納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中,計數型指標均用n/%表示,卡方檢驗;計量型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對比分析 觀察組中:整體護理評分為(95.23±2.25)分,基礎護理評分為(96.33±2.35)分,病房管理評分為(95.56±2.58)分。對照組中:整體護理評分為(85.17±2.36)分,基礎護理評分為(84.22±2.49)分,病房管理評分為(82.23±2.27)分。經統計學分析,t=9.756、11.185、12.266,P=0.000、0.000、0.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分析 觀察組中:非常滿意40例,基本滿意18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中:非常滿意25例,基本滿意25例,不滿意10例,護理滿意度為83.33%。經統計學分析,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x2=5.926,P=0.015<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護理服務質量是衡量醫院總體水平和整體服務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評價醫院形象的重要指標。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尚且存在人力資源分配不均、護理人員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影響總體護理質量。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分層級護理管理的護理人員,在整體護理、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方面的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明顯提高,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相對較高,本結果與以往報道中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相似性[5-6]。護理人員分層管理是將護理工作內容模塊化,綜合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為護理人員合理安排工作內容,一方面,要保障護理工作的高效性,另一方面要確保每一位護理人員在盡職盡責的同時也獲得應有的保障,改變傳統被動的服務模式,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實現其自身價值,從整體上提升醫院的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分層級護理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故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丁愛萍,張惠玲,張一梅.分層次管理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中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257-258.
[2] 周福霞.探討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8):207-207.
[3] 石慧,李雪芬,張海仙.在臨床護理管理中護理層級管理的應用[J].包頭醫學,2016,40(1):58-59.
[4] 陳麗君,黃婷婷.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4):271-272.
[5] 周立恒,張麗群,李陽.分層次護理管理在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安徽醫藥,2016,20(9):1787-1790.
[6] 韶玉蘭,蒲映輝.分層次管理法在基層醫院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7):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