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榮
【摘 要】目的:探討失血性休克患者輸液護理體會。方法:對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P<0.05)。結論:護理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掌握有關于抗休克的基本知識 , 輕松應對休克患者的護理工作。
【關鍵詞】失血性休克;輸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289-01
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來勢猛,常需急診治療。由于短時間大量失血,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而引起微循環供血不足,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導致各組織器官的急性代謝紊亂和功能障礙[1]。因此,迅速而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和擴容是搶救病人中首要措施。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4共收治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現將失血性休克搶救過程中的輸液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入院時臨床癥狀表現為意識不清、失血過多、面色蒼白、四肢無力。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8歲,平均年齡(34.6±10.9)歲;其中交通事故傷17例,高處墜落傷5例,利器刺傷12例,其他6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1歲,平均年齡(33.9±10.6)歲;其中交通事故傷15例,高處墜落傷6例,利器刺傷14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失血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輸液前護理:護理人員做好輸液前準備工作,對藥物、消毒用品、輸液器等進行清點和記錄,護理人員也應熟練掌握各種藥物作用和禁忌事項。②輸液中護理:在患者輸液后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在易穿刺、易固定部位建立輸液通道。協助患者取仰臥位,確保其呼吸通暢,協助患者及時排出呼吸道內異物,并隨時做好氣管插管準備。③輸液后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認真觀察心電圖變化情況,如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并協助其進行處理。④心理護理:依據患者精神狀況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幫助患者了解治療優勢并建立起康復信心,由此消除存在的不良情緒,提升其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及并發癥情況、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肺部感染1例(2.5%),呼吸道感染1例(2.5%),并發癥發生率為5.0%;對照組肺部感染2例(5.0%),呼吸道感染3例(5.75%),切口感染1例(2.5%),并發癥發生率為15.0%;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5%(39/4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2.5%(29/4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失血性休克多見外傷、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婦產科疾病等,患者發生休克主要取決因素為失血量及失血速度,在長時間大量出血的情況下會直接造成患者死亡[2]。所以給予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對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治療效果意義重大。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情況下,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缺氧情況,從而造成體內丙酮酸、乳酸蓄積,最終引發酸中毒,所以該種情況下需要及時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清理,保證其呼吸順暢,隨后對酸中毒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對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護理,應嚴格落實無菌操作,避免造成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我們的體會是:(1)迅速建立通暢的輸液途徑是快速補液擴容的根本保證。我們常規開放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以保證不同的液體、藥物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體內,輸液速度一般每小時1000~1500ml,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及小兒等適當放慢。休克病人常伴有煩躁不安。因此,靜脈輸液的針頭應進入血管腔內1.5cm以上,并將針頭牢牢固定,以防病人躁動時將針頭或導管拔出。(2)早期發現,早期救治。動物實驗和臨床經驗均已證明,相同出血量所致的失血性休克,治療愈早,恢復愈快,治療延長,就會增加并發癥和死亡率。因此,治療必須爭分奪秒,早期發現休克狀態是早期救治的關鍵。在休克早期或代償期或高血壓病人,收縮壓未明顯降低時而心搏出量已可降低致組織的灌流量不足,所以應注意病人的脈壓差,及其它表現的意識,皮膚、脈搏及周圍血管充盈度等,以便在護理上做到早發現、早救治。(3)對于失血性休克,擴容速度比擴容量更為重要。早期的輸液速度應是流入,保證半小時內輸入液體達1000ml左右,根據情況逐漸減慢滴速。(4)補液原則。輸液量不但要補充原有的體液丟失,而且要補償血管的滲漏和容積擴大所造成的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晶體液擴容總量大多是失血量的3~4倍,臨床上引起肺水腫等高血容量綜合征的病例亦不少。因此,在補充一定量的晶體液的基礎上應輸給膠體液,如全血,可提高膠體滲透壓,不僅有利于維持足夠的有效循環血容量,而且能減少補液量,預防肺水腫、腦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補液的原則應是“先晶后膠,先鹽后糖”。(5)嚴密觀察病情及血壓、脈搏,呼吸、尿量變化。休克時測定血壓、脈搏、尿量等,能反映血容量的變化,并作為輸液的指導。在擴容早期每隔15分鐘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每小時觀察并記錄尿量,利于觀察治療效果,及早糾正各種輸液并發癥。如每小時尿量達30ml以上,表示微循環狀態好轉,如每小時少于20ml,表示血容量不足應繼續擴容,如休克狀態改善而血壓不回升,尿量每小時60ml,示血容量已基本補足,但有心功能不全,應減慢輸液速度。當血容量補足,患者一般情況好轉,血壓回升至11kPa以上,但仍少尿或持續多尿,示腎功能不全須限制輸液,并及時使用利尿劑等。
我們在搶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過程中,加強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郝轉妮.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術室護理體會[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6):68-69.
[2] 范小倩.普外科重度失血性休克38例急救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