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玉英
摘 要:數學作業設計對于整個小學數學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小學生進行知識鞏固以及提升學習能力。傳統的數學作業形式單一而且內容枯燥,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并且要探索出多元化的作業設計途徑,使作業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作業;創新設計;探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絕大部分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轉變,在課堂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對于課后的作業設計方面,很多教師并沒有十分的注重,在布置作業時仍然布置一些形式枯燥、內容單一的作業,這種作業已經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所以,在素質教育推行的今天,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布置和設計出學生喜愛的作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在設計作業時要融入個性化、多元化和趣味性的習題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特點,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同時求知欲也很強烈。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結合這些特點進行設計。
1.布置專題作業
(1)“數獨”專題作業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推薦《數獨》這本課外書籍,其中的游戲規則簡單易懂:在9*9的方格內,將1~9這9個數字填寫到空格中去,使得方格內每行每列以及用粗線分成的每個3*3的方格內又含有這9個數字(不重復)。在游戲中題目會事先填入幾個數字,其余等玩家去完成,在填寫的過程中依據題中的數字分布情況,探究出其余空格應填的數字。這種游戲不但好玩,重點是對培養學生的耐心、專心有很大幫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找規律型的作業
它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內的新增內容,包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為了使學生能夠將這部分內容學好,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安排專題作業。例如:在設計作業時將作業按照題型和數字規律進行劃分,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訓練,經過課堂的訓練以及課后作業的鞏固,學生對找規律這個章節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設計“身邊”數學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使用這樣的形式:請同學們對《小明的日志》進行修改。“2018年3月15號,星期三,晴。早上8點,我從20米高的床上起來,用了10小時洗臉刷了牙,吃了20千克的食物,背著60克的書包向學校前進,路上遇到了90克的胖子小黑,我們一起去上學,到了教室我拿出1厘米厚、20米長的書進行閱讀”。請將小明日志中不合理的地方批改出來。這樣可以使原來改合適單位的作業設計成富有趣味性的作業,以此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作業設計應用“精”代替“多”
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遵循學習遷移規律就要注重示范性。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教材的目的就是學重點、學典型、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完成教材中的題目,掌握學習的關鍵點、重點和難點,突出作業的代表性、典型性、精要性,以減少機械性的重復作業,用“精”代“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多地關注作業設計的實效性。如:我在講近似數的“四舍五入法”時,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從本質理解“去尾法”和“近一法”的聯系與區別,不但使學生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目前,教師布置作業一般要求獨立完成各自的作業,使少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產生了畏懼作業的心理,這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設計一些需要學生之間合作才能完成的作業。
例如:(1)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指定每個小組的組長,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數學周報或者月報的創作,數學報的內容就是各個組員搜集到的任何和數學有關的知識,在期末將最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報貼在班級墻上,供全班進行瀏覽,使學生之間達到資源共享和互相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在學習《統計》這個章節的時候,可以布置小組完成統計各個小組家庭成員一個星期水和電的用量或學校門口十分鐘內自行車的通過量等。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增進了交流,同時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科學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將具有趣味性的數學問題延伸到學生的各方面上,在布置作業時做到具有開放性、趣味性、合作性的特點,確保小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鞏固知識的同時,將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葛靈光.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例談[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3):60-62.
[2]徐良磊.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問題研究[J].新校園(中旬版),2011(2):105.
[3]覃選敬,羅躍平,周興華,等.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創新設計[J].考試(教研),2012(22):17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