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萬鵬
摘 要:思維能力是人類基于自身的經驗認知,對具體事物或抽象事物進行分析、總結、理解的能力。在數學學科,思維能力也稱數學思維,具體是指人們根據自己的數學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邏輯性的思維,并進行分析、理解和解答的能力。在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講題、探究學習的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試圖通過對這三種方法的探索,為大家揭示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思維能力;合作學習;學生講題;探究學習
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為了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應該以引導的方式為主,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講題、探究學習的過程,自覺自主地提高思維能力。以下就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但是單一學生的思維難免會受到局限。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互補,在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學習過程中,有效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過程中,就組織學生進行了對公式推導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制訂了對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合作學習計劃。首先,我們基于長方形面積=長×寬的公式,要求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利用剪裁拼接的方法制作為長方形。學生在小組中,分別負責不同分工,首先合作將平行四邊形剪裁拼接成長方形。因此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之后將一個三角形進行復制,拼成平行四邊形,得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最后以同樣的方法得出梯形公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借鑒彼此的思維,使得大家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利用學生講題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思維能力,我們可以采用“學生講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師講題模式雖然更加專業,但是教師的講授都是十分成熟和簡練的教育過程,學生對其中思路的理解較為困難。而學生講題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為大家分享自己的解題思維,描繪自身的解題思路,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得到思維的提升。
例如,我們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就組織學生進行了學生講題。首先,我們為學生出示題目,讓學生進行解題。在學生解題完成之后,我邀請學生舉手上臺講題。上臺講題的學生通過講解自己是如何進行通分、約分,從而完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還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在計算中的小竅門。之后我讓利用不同解題思路的學生對同一道題進行“一題多解”,借此拓寬學生的解題思維。這次學生的講題教學,使學生對數學題的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方法更加明確,有效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三、利用探究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一方面體現在現有知識范圍內對知識的理解、總結、歸納,而更重要的方面是基于現有知識利用數學邏輯思維去推導和學習新的知識。學生在推導和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將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維做出假設,之后利用數學實踐進行驗證。這個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在這個方面來說,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探究學習可以基于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探究學習目標,提供探究學習資料,從而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在《圓》的教學過程中,就組織學生對圓周率進行探究學習。首先,我們基于學生對圓的直徑、半徑以及周長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利用圓規在硬紙板上畫不同半徑的圓,之后將圓用剪刀剪下,在直尺上滾動測出周長,并在表格中記錄下圓的直徑和周長。之后再依照相同的方法,制作不同半徑的圓,并進行測量周長及記錄。在學生記錄下多個不同半徑的圓之后,我們要求學生計算周長與直徑的商,學生通過計算發現,這個商都是比3多一點。最后我為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概念及數值,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有效提高了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價值不僅局限于數學學習本身。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之后,將會應用這種數學思維,使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乃至工作中都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展開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講題、探究學習,有效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自主地發展和提高了思維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艾延龍.對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5,7(4):81.
[2]朱太光.淺析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4(8):23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