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美娜
【摘要】基于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背景,開始出現大量“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這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而且創新了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本文將基于“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的基本概述,分析在此背景下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如何進行創新,以及如何改變高職課堂教育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教學模式 高職教育 教學改革策略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一帶一路”優時代“互聯網+”魅力課堂的構建,課題編號:PJHYYB17387。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37-01
1.“互聯網+教育”的基本概況
“互聯網+教育”是一種采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資源共享這些科技手段的新型服務,這種服務不受教學人員和學習人員限制,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它重點不在于互聯網,而在于它和教育之間的融合與創新。單純的利用互聯網進行傳統教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教育”,它的內涵是利用互聯網實現教學內容、教學課程以及教學評價的增加。由于這種模式下,學生是個體的,也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因學生人數太多而忽略部分學生情況的出現。
2.“互聯網+教育”高職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
2.1在線學習網絡課程
基于“互聯網+”的背景,我國在近幾年開始引進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根據英文直譯過來,被我們稱之為慕課。高職的學生通過慕課的學習,不僅可以根于自身的專業自主選擇合適的課程學習,而且還可以與其他學習本課程的學習者共同交流學習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全面的理解知識點,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2建立智慧校園系統
智慧校園是建立在“互聯網+教育”與校園結合的基礎上,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對于學生來說,智慧校園系統的建立,方便了他們查詢自己的課程表、課程成績和學習進度。除此之外,學生還將通過這個平臺對老師的教學進行測評。對于老師來說,該平臺為其提供了另一種教學方式,即開展網絡教學活動。對于學校來說,智慧校園系統極大地完善了學校的教學管理,給學校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智慧校園系統的建立必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管理機制,更好地為學校服務。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3.1優化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課堂下,學生才是教學的中心。而且,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并不多,因此老師尤其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在課堂上的學習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多的是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及正確運用各類教學資源的途徑。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在課后更好地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
3.2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根據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發展,教學過程也不單單是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應與信息化相結合,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環境而言,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可以引導學生獲取網絡上的學習資源,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學習方法這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從多方面了解一些實驗的具體操作和理論的實踐要點。
3.3注重教學效率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學習注重的是思考,尤其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但是,有時候相互交流反而能促進思維的轉變,提高學習興趣。畢竟老師課堂時間不多,只能專注于講解一些比較系統理論的知識。為了避免過多學生出現難以理解知識點的情況,老師可以建立學習小組,引導這些小組內的成員共同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為了全面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課后的復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有了學習小組,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習小組一起交流課后復習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小組內部也能共同討論,尋找破解的方法和途徑。只有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識點,老師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反映。
4.結束語
從古至今,教學模式一直在發生變化,基于當前“互聯網+”條件下,教學模式開始向“互聯網+教育”發展。但是,新事物的成長必將面臨許多的困難和挫折,這需要我們不斷研究促進這種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高職教育來說,“互聯網+教育”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機會,這也是我們改變的契機。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這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共同推進“互聯網+教育”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2]馬佩,姜攀.淺析“互聯網+教育”對傳統課堂教育的影響[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