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具有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產生親近感以及悅納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從教師與教學兩個途徑入手,切實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親和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專項課題“提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的研究”(課題編號:17JZW00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065-02
一、引言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在校大學生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并能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大學生們的生活實踐,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在校大學生思想能夠健康地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016年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培養思想健全的大學生,培養健康發展的大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能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中起到思想指導作用,因此,高校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切實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內涵
思想政治課親和力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的感染力、吸引力、滲透力,讓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產生親近感以及悅納感的力量。這種力量能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內容分析透徹,理解到位,并能將這些理論知識用于自己的生活實踐,與自己的生活學習相連,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一種高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
三、加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的重要性
(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提高是教學效率提高的體現
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學業上的成績較公辦高校大學生偏弱,在很多科目的學習中還處于弱勢,理解能力不強,政治敏銳度低,對于當今社會的一些政治熱點問題,關注度不夠,學習自信心欠缺,學習效率偏低,特別是一些理論性強的課程,上課就是走個形式,并未真正從中汲取營養,有所收獲,譬如思想政治理論課。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讓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就能找到知識的原型;深奧的思想政治話語也能轉變成大學生能容易理解的教學話語,通俗化、簡單化、知識化;還能通過生活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達到思想政治課程內容的靈活應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人生的價值觀,具有重大的幫助與促進作用。
(二)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是學生思想政治生活質量提高的體現
目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當今民辦高校大學生而言,是一堂枯燥的課程,在學習上就是“死記硬背”的課程,達不到思想政治課程德育的功能,也達不到國家教育改革“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精髓,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對于大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重大指導作用,是大學生意識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性與意義的途徑之一,是他們塑造自信、自強、社會責任意識與國家認同感的基礎,是他們為了實現中華名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努力的動力。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理論課的重視,能意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以及對自身發展的巨大影響,能被思想政治內容所吸引,會自覺地積極主動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掌握知識,擁有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生活的質量。
四、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的途徑探索
(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親和力
教學親和力是一種讓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增強,能讓學生因為課程的內涵與魅力而自覺地、主動地被吸引,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起著關鍵作用。有一句話叫“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能親近自己的教師時,被教師所吸引時,教師教學的內容同樣也具有魅力、吸引力,引起重視,提高學習興趣。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入手,如何讓自己的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提高,用自己的思想與言行去感染學生,去熏陶學生,用自己雄厚的知識積淀去征服學生,讓學生因為你而“信其道”,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大學生相互親近,從而提高課程的親和力。
首先,教師應該從自身政治修養入手。自己對思想政治課程有深入的理解,并有自己的獨特的個人見解,形成自己的風格,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能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領導,堅決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有政治把握能力和政治敏銳性,能對當今的社會政治問題進行詳盡分析,并能將這些知識技能傳授給大學生。用自身高尚的人格政治修養去吸引學生,影響并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
其次,教師應該從自己的教學方式入手。落后的教學方式、枯燥的課堂、晦澀的語言是低效課堂的表現,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方式手段的更新,教學內容的通俗易懂,教學語言的幽默風趣等都是學生喜愛的課堂特點,民辦學生個性強,思想活躍,陳舊的教學方式絲毫激發不了他們的興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精心呈現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
(二)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是一種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連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放置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得知識與實踐相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民辦高校主要是培養專業性人才與社會實用性職業人才,為社會輸送實踐型、復合型人才的高校。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因此,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進行生活化,讓大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學習先進的政治思想理論,并在生活中用先進的政治思想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指導自己的實踐。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依托學生會,院團委大力開展生活實踐活動,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生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能踐行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思想,將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思想與社會實際、學生思想相連,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洞察力和積極的政治參與意識。
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將生活中社會政治熱點問題結合課堂教學開展教學活動,用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去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分析,理解,并提出自己的個人觀點,教師充
分擔當好直接的教學引導角色,在具體的實際政治案列中,開展積極的討論,鼓勵發言,讓大學生在討論與探究中獲得思想政治理論的精髓。
從教師與教學兩個方面入手,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的覺悟與參與意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認真研究,探討更多更高效的教學方式,以期能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親和力。
參考文獻:
[1]王丹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的探析——以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為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79-80.
[2]白顯良.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親和力的邏輯生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4):93-98.
作者簡介:
嚴曉蕾(1984.1-),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