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話式教學”是在師生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以言談和傾聽的方式產生的教學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上的實踐方法進行研究,然后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研究進行分析,主要包括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游戲及師生間的交流等方面。
【關鍵詞】生態課堂 對話式教學 實踐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59-02
引言:
德國的Klingberg.L.認為,在所有的教學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在他看來,教學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具有對話的性格。這就是“教學對話原理”,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師生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展開的學習活動。
一、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
(一)師生對話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靜態教學,即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輸入,當師生間缺乏交流時,學生會逐漸喪失主觀能動性。而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是動態教學,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老師在了解學生知識儲備的基礎上設計教案和課堂活動內容,篩選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與之進行交流共同解決。例如在進行《方程的意義》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第一頁的內容并提出三個問題。在新課程開始時,老師讓學生分小組對預習成果進行交流,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預習成果給出反饋,比如對學生說:“同學們的問題很好,說明你們對方程的意義有獨到的見解,有些問題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就會得到解決,其他的問題我們會繼續研究。”然后提出三個聚焦問題:什么是方程;方程與等式間的關系是什么;方程的用處是什么[1]。
(二)生生對話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不僅包括師生對話,還包括生生對話,通過同學間的合作、監督,實現共同進步。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同學間相互溝通,能夠分解問題,使問題得到快速解決。
(三)自我對話
自我對話即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這種對話主要有三種模式:(1)學生依照學習習慣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這種對話方式是基于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產生的,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2)學生按照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3)學生在掌握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解決課本中的問題,在自主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自我對話通常由老師引導,并要求學生總結學習成果,對其中的錯誤及時糾正。
二、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研究
(一)明確“對話式教學”基本目標
對于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研究首先要明確“對話式教學”的基本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想要將“對話式教學”引入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必須在老師與學生間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對話式教學”的作用。
(二)針對“對話式教學”設計游戲
游戲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中有重要作用,但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通過游戲給學生灌輸學習數學的意識,引導學生投入到數學的學習當中。例如在給學生講解一元錢的價值時,老師可以放棄按照教材上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而是將趣味性強的游戲引入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給各種文具規定價格,讓學生扮演小賣鋪老板和客人,用一元錢買鉛筆、橡皮、本子等文具。學生積極參與,最后,老師讓學生講述自己對一元錢價值的感受,讓學生對一元錢的價值產生具體認知[2]。
(三)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情緒交換
老師在課堂上領導者的作用至關重要,老師的話語和動作都會在課堂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與學生進行情緒交換。講課時語音語調應該慷鏘有力、抑揚頓挫,動作不夸張也不死板,讓學生保持注意力并感覺放松,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學生喜歡聽有親和力的老師講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表現出善意,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跟隨老師學習并完成老師的要求。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采用“對話式教學”的模式,既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性,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增強師生間對話、生生對話和自我對話,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整體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凱.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時代教育,2016(20):192.
[2]顧翠萍.關于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反思[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193.
作者簡介:
趙文婷(1985-),女,江蘇蘇州人,漢族,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