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菲
摘 要:音樂是情感和表演的藝術體現,也是時間的藝術體現,為了教好學生,能夠使學生喜歡和理解音樂,就要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音樂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也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學習活動中采取的手段,是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不斷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活動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方法;師生關系;課堂氛圍
音樂教育是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科,是一門著重培養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我們想要提高音樂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地對學科進行探索和嘗試,不斷地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完善,消除相關的阻礙,才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使音樂這門學科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重視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切有效學習的基礎,中學音樂教育不應該也無法承載太多太重的專業化的知識,如果一個音樂教師把自己在大學學的知識教給初中的學生,那肯定是無法實現的,要教給學生適宜的、符合學習階段的音樂知識。音樂教師要善于用音樂之美來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用情感來感染學生,最終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另外,教師要發展學生的音樂創新意識,讓他們能從繁重的學習生活中得到壓力的釋放。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學習與賞析,只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手段。
二、鞏固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音樂課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應當被徹底改變,學生應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此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核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豐富的影像資料,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自主對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等在作品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理解,以自己的學習方式體驗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自覺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鞏固學生的地位,以確保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師生共同努力,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互動的過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缺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音樂課就會成為教學內容貧乏、色彩蒼白的空骨架,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軀殼,空洞、蒼白、乏味。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和諧自然的師生關系對每位教師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師德的靈魂是愛,有時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微笑、一個目光,都會激起學生內心的觸動,老師要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學生、感化學生,引導學生順利走上成長的道路。音樂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應采用體驗的方式,從感性入手,重視教育的潛在效應,在積極、主動的師生課堂互動中,優化學生的審美,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選擇適當的音樂作品
新課改提高了音樂欣賞課的地位,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深入挖掘教材,研究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鑒賞、品鑒、思索,使所教內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適當穿插當下流行的音樂元素,結合實際生活,不僅能豐富課堂內容,也能使其成為吸引學生目光的亮點。
五、多運用現代化技術教學手段
音樂的學唱除了要運用樂器的伴奏,在單元欣賞中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對音樂的賞析能力,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除了學唱歌曲,也要穿插學習對音樂的鑒賞、表達行為以及感官感受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的參與,沒有音、畫相結合的體驗,課堂教學的質量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多把音樂和視頻相結合,使現代化教學技術的作用最大化,在學生面前直觀展示音樂之美妙,營造靈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課教學的熱情。
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音樂的美在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樣的樂曲在聽感上也會因人而異,就像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具體表現的內容各有各的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只有用心聆聽,對音樂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體會,在參與活動與互動中感受音樂,同時培養學生對自身肢體的協調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培養自身的音樂性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專門選取適合的音樂,鼓勵學生隨意創造動作并隨意走動,學生跟隨音樂或快或慢或靜止。學生在和諧自然的教學環境下能夠充分發揮想象力,積極地進行創作,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肢體的協調性,以及表現自己的勇氣都將有很大的進步。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音樂教學是一種復雜的、多元的活動,是隨著社會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包羅萬象、一統全盤。采用良好的音樂教學方法能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能隨時更新、與時俱進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教學中體驗美感,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讓學生走進音樂世界,真正地理解、感受和熱愛音樂。
參考文獻:
[1]俞善源.淺談音樂課堂教學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7):52.
[2]倪莉.新視角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5(27):76.
?誗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