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汝 黃永佳 劉雯雯 譚思亞 景德紅
【摘要】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構建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黔西南職院)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社團的特點,現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幾點可行性對策,為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社團 發展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11-02
學生社團是學生具有某方面共同興趣愛好的自發成立的、為實現成員共同愿望而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社團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技能的平臺,是高校第二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全面了解社團發展情況,對社團建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黔西南職院為例,對學生社團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調研,以便全面了解我校學生社團發展建設的狀況。本次調查針對學校16個社團,共發放問卷300份,實際收回267份,調查內容涉及社團定位、活動開展、建設和管理等幾個方面。
一、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概述
(一)黔西南職院學生社團的特征
1.社團成員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我院入校門檻相對較低,招收進來的學生比本科院校的分數低得多,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等方面。因此,我院社團成員綜合素質也相對較低。
2.學生社團的專業性更強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與現代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勞動力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具有以某種職業資格為核心的良好職業素質與發展素質的中、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依據這個培養目標,我院不僅開設專業課程,傳授專業技能知識,社團可以為學生開展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能鍛煉提供平臺,而且開設的實踐課程較多,提高動手能力,社團成員能利用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團的發展建設。因此,社團在組建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具有更強的專業性。
3.學生社團的成員流動性大
根據《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的通知,高職院校制訂教學計劃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使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我院學生在二年級下半個學期都去校外實習,在校期間也會不定期的到企業去見習,在校時間最長也就兩年,社團往往無法長時間維持正常的運作,后期大都選擇退出和放棄社團,造成了學生社團的成員波動性大,社團內部不穩定。
4.學生社團的社會化程度高
為了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本院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學生社團獲得了更多的深入社會和企業的機會,他們較早的進入社會學習企業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加入社會提供志愿者服務,為社會人群提供幫助,在實踐中加強了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使他們畢業后能更快的適應社會市場的人才需求。因此,學生社團的社會化程度高。
(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功能
1.推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
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彰顯校園文化的作用。社團主要圍繞講座、競賽、晚會、研討會和作品展等開展活動,具有群眾基礎廣泛、活動自主、活動形式靈活多樣的特點。通過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校園文化的同時又在不斷創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文化。社團能夠將廣大學生吸引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有利于建設良好的學風和校風,促進校院的穩定和發展。
2.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發展
通過開展社團活動,擴大了學生的學習交流空間,陶冶了學生情操,提升了學生道德素養,拓寬了視野和知識面,培養了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汲取各種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社團建設過程中,學生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社員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活動策劃也由學生干部和成員討論決定,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吃苦耐勞、組織協調等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黔西南職院學生社團建設的現實分析
(一)學生社團建設存在的問題
1.社團活動影響力低
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62.5%學生認為學生社團舉辦活動單調枯燥,缺乏創意,沒有實際意義,20.6%學生認為參差不齊,難以評價,少數學生認為豐富多彩,很有意義;65%學生認為社團舉辦活動一般,只有幾個節目比較好,23%學生認為無聊,許多活動沒有意思,少數學生認為很好,能讓大多數會員參與其中。總之,大部分學生社團活動缺乏影響力,缺少特色,而且成員流失大。
2.社團活動參與度低
調查數據顯示,針對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積極性,48%學生認為一般,30%學生認為參與較低,12%學生認為完全不感興趣;針對當前社團活動的組織情況,51%學生認為一般,32%學生認為較差,只有少數學生認為較好;52%的學生認為社團內部缺乏傳承性。由于社團活動的組織工作和組織情況較差,導致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積極性不高。
3.學校支持力度不足
團委主要負責學生管理工作,對社團管理工作只占其中小部分,因此管理方面稍有欠缺。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學校支持學生社團工作,其中支持有25%,不支持有20%,指導有55%,表明學校對社團的指導力度不足。對于社團專項經費狀況,有58%的學生認為經費明顯不足;有54%的學生認為學校要請專業的老師給予社團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從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得出:社團發展不穩定,活動開展少,學校支持力度不足,社團管理制度不規范問題等。
(二)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生社團缺乏特色創新活動
近年來,我院各類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社團活動普遍存在內容簡單、形式和層次單一的現象,有特色創新的活動少之又少,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部分社團活動都屬于文體娛樂型,科技創新類和專業技能類活動少,缺乏內涵和創新精神,亮點不夠多,造成學生對社團的活動熱情度逐漸冷卻,達不到社團活動的預期效果。
2.校園文化氛圍不濃厚
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品格的養成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校園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的過程,具有獨特文化氣氛和大學精神的傳承。我院建校時間相對較晚,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精神,社團活動缺乏學校和專業指導老師有力的支持引導,社團成員的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等精神不明顯。因此,社團活動參與度和傳承性越來越低,凝聚力不足,不利于社團的延續和發展。
3.學生社團管理制度不規范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但是,我院缺少社團管理的規章制度以及對社團建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導致社團的組織結構、內部分工、活動目標和經費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學校重視程度不足,社團所需的軟硬件設施和資金配額沒有保障;很多指導老師的工作經驗不足,指導力度不夠;針對指導老師和社團成員沒有制定規范健全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無法調動他們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對社團活動的開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三、加強黔西南職院學生社團建設的對策
(一)打造活動特色化,增強社團凝聚力
學生社團在設計特色活動時要積極融入新的理念、與時俱進,迎合學生第二課堂的需求。一是積極發掘活動內涵,擴展社團活動類型以及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和參加國家和省級競賽等多層次高品質的精品活動等,使舉辦的活動有特色、有創新、有影響。二是打造社團活動特色化,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與企事業單位展開合作,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社團成員的專業技能而且能夠充實社團的活動內容、提升社團的活動質量。三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開展社團活動,豐富活動形式,提高活動質量,讓參與學生在活動之時能夠娛樂身心,活動之后能夠有所感、有所悟。總之,鼓勵社團開拓創新,力求在社團不斷傳承發展中實現特色活動的精品化。
(二)加強社團文化建設,提升社團形象
社團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增長學生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積極向上的社團文化,有利于統一社團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增強社團內部的凝聚力和整合力,促進社團可持續發展。一是社團負責人要立足社團自身特點和專業特色,緊緊依托學校發展背景,圍繞獨特的校園文化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等因素構建特色的社團文化。二是學院領導和指導老師要意識到社團文化的重要性,加強對社團活動目標、宗旨、內容的正確引領,保證社團文化的先進方向。通過設計特色的社團標志,提煉社團理念和精神,展現社團文化與核心理念。三是提高社團成員自身素質,增強合作與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樣,不僅能保證社團的活力、提升社團形象,而且還能使社團工作順利有效地幵展。
(三)健全社團的管理制度,保障社團可持續性發展
一套科學完善的社團管理制度有利于學生社團建設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新形勢下必須要遵循客觀規律的發展變化,積極推進制度創新,用制度說話,按制度辦事,使社團各項工作得到切實保障。一是健全社團職責分配制度,建立社團活動評優和獎懲制度,對優秀社團活動和優秀成員予以獎勵,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對社團發展實行引導機制、過程監督、約束和激勵機制來保障社團健康發展。二是認真分析學生社團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對社團發展進行長遠的戰略規劃。三是學校加大對社團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及物質保障,充分整合學校的場地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院校場地資源為學生社團服務。四是每個社團安排固定的指導教師或引進優秀企業人員進行指教。選拔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高超、勇于開拓創新的老師來管理學生社團。同時,學校應在政策上對指導老師予以待遇和晉職晉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職業教育培養目標.http: www.360doc.com/ content/11/0609/14/7106240_122680777.shtml.
[2]李學全.醫藥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7年4期.
[3]閆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