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瑾
【摘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在幼兒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實施教學活動,做到因材施教,這也是當前教育活動中必須要遵循的原則。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使幼兒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教師必須要根據幼兒的特點以及差異性開展針對性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同時也為幼兒們提供了同等發展的機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因材施教的概念以及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 學前教學 個體差異 因材施教 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33-01
一、幼兒個體差異的了解
對幼兒個體差異的了解是幼兒教育中實施因材施教的關鍵,教師需要通過對幼兒個體間客觀差異的分析,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這也要求教師必須要保持與幼兒間親密的情感關系,并付出更大的精力,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個性等,然后根據這些分層次教學。在教學開始前,教師需要先對幼兒的情況進行調查,通過與幼兒以及幼兒家長的溝通,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微信、家長會、調查問卷以及電話交流等方式對幼兒的情況進行了解,然后根據調查的具體結果制定差異性的教學方案。此外,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其思想和能力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進而使幼兒與教師逐漸建立默契的關系,幼兒可以全面的將自己展現給教師,也更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策略的實施。
二、幼兒教學中因材施教實施的策略
不同的成長環境以及遺傳因素等影響使得幼兒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如果所有的幼兒都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那么必然有大部分幼兒會不適應,限制幼兒自身潛能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根據幼兒的自身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中教師還需要能夠正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公平對待每個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保護幼兒的天性,注重情感課堂開展,提升幼兒智育,完善教學方式,加強幼兒教育,針對不同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批評教育方式,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時注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進而保證因材施教教學措施的有效落實。
1.正視幼兒個體差異,公平對待。幼兒教育中面對的教育對象都是年齡比較小的兒童,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各項能力發展不完善,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尊重幼兒的主要體現為愛護幼兒,因為教師的關愛會為幼兒掃去陰霾,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晴空。
2.遵循成長規律,保護幼兒天性。因材施教還需要結合樂學理念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喜歡并樂于參與的活動開展教學,比如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教學,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區域進行游戲和學習,進而使幼兒可以在玩中學,有利于幼兒更好的發展。同時幼兒教學也需要做到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大自然以及社區中蘊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同時這些資源也比課堂的教學資源更加生動,能夠有效的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滿足幼兒的游戲和好奇心理,也有利于對幼兒天性的保護。
3.注重情感課堂的開展,提升幼兒情智。根據幼兒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在保證教學整體性的基礎上,尊重幼兒的差異性,使每個幼兒都獲得良好的成長空間,達到學習目標。比如,教師可以在母親節開展主題性活動,要求幼兒和媽媽一起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為幼兒展示媽媽從小照顧孩子的片段,使幼兒感受到媽媽的艱辛,培養幼兒的感恩之情,進而提升幼兒的情智。
4.完善教學方式,加強幼兒教育。為了實現幼兒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具體的課堂表現,對教學計劃和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始終堅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幼兒的各種情況給予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比如,在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有的幼兒眼神比較迷茫,這就表明幼兒對教師的講解沒有理解或者沒有跟上教師的進度。有的幼兒能夠專注的看著教師的動作,則說明幼兒在認真的聽講,并跟隨教師思考問題,所以就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表現給予及時的提醒或者調整教學思路和進度。
5.針對不同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批評教育方式。由于幼兒個體的不同,敏感性、接受能力以及可塑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批評教育時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注意態度和語言的應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幼兒由于遺傳因素、成長環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多種原因的影響,使得幼兒的個性、愛好和各方面能力也都存在差異,如果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教育和評價方式,必然會使一部分幼兒無法適應,而幼兒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中不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健康的身心發育雛形,可能會影響幼兒的一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使不同的幼兒能夠得到公平的、適合的教育機會和評價,為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提升幼兒教育效率。
參考文獻:
[1]俞家鳳.幼兒教學中的因材施教[J].魅力中國,2016(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