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新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改革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許多學者都提出了各類閱讀改革方法。其中,整本書閱讀法具有擴大小學生閱讀量、結合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閱讀、鍛煉小學生閱讀能力等綜合優勢,成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關鍵途徑。本文將從確定整本書閱讀對象、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組織整本書閱讀討論三個教學程序來討論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整本書閱讀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95-01
信息社會的到來首先對人們提出的第一個挑戰便是人們的閱讀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爆炸性”的大量信息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那么這個人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則更大,而影響這一能力的關鍵因素便在于這個人的閱讀水平。整本書閱讀是指小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而非一篇文章、一部著作的片段與節選,這種閱讀方式要比傳統的課文教學更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落實語文素養的重中之重。那么,教師應如何組織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確定整本書閱讀對象
上文說過,整本書閱讀所面對的閱讀對象是一部完整的著作,這也直接表明整本書閱讀活動所需要的周期更長,對小學生的自制力與閱讀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確定恰當整本書閱讀對象,是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小學語文教育共分為三個學段,即一二年級為低年級、三四年級為中年級、五六年級為高年級,不同學段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文知識儲備都不盡相同,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閱讀規律來確定整本書的閱讀對象。
當然,在確定閱讀對象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成長階段所造成的客觀差異之外,教師還需要了解每個班級小學生的閱讀喜好,即了解與思考各個班級的小學生究竟喜歡哪類讀物,這些讀物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將小學生的喜好與整本書閱讀結合起來。可以說,由于整本書閱讀活動需要小學生花費大量的課下時間來展開自由閱讀,所以以小學生的喜好來確定閱讀對象則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在指導低年級小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筆者會以繪本讀物為主,鼓勵他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完成簡單的整本書閱讀任務。大多數繪本讀物都是比較短小的,且圖畫居多,文字只是作為圖畫的補充內容來說明圖畫內容,這種文本特點比較符合低年級小學生識字量不多、閱讀能力差、喜愛具體事物的心理特征,更易于激發出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兔年的禮物》《少年與果子貍》《三個強盜》等都是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進行閱讀的優秀繪本。面對中年級小學生,筆者會從教材節選片段入手,將其擴充為整本書閱讀活動。當然,中年級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也比較幼稚,他們雖然能夠完成純文字的閱讀任務,但是前提條件便是這部作品是足夠生動有趣的。因此,筆者會以故事、童話等作為整本書閱讀的主要選擇對象。比如在《寓言兩則》一課中,小學生讀完《亡羊補牢》與《南轅北轍》兩篇寓言故事中都感覺十分有趣,于是,筆者便以《中國寓言大全》(少兒版)作為本輪整本書閱讀對象,讓小學生了解我國有趣的寓言故事,從寓言故事中學習成語知識。而高年級小學生相對來說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制力,所以筆者會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所推薦的整本書讀物進行拓展教學,為其制訂明確的閱讀周期。
二、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
在單篇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綜合精讀、略讀與朗讀等方式來讓小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引導小學生分析每篇文章的生字詞、語句特色、寫作手法、文章主旨等知識。但是在整本書閱讀中,小學生需要完成一部完整著作的閱讀任務,所以并不適用于單篇課文閱讀方法。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也就成為保障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的另外一個條件。
一般來說,整本書閱讀任務需要花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有效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是保障小學生閱讀效率的基本條件。只有讓小學生在閱讀方法的引導下完成整本書閱讀探究,才能夠讓他們獲得成功,進而對閱讀活動產生持久興趣。
一般來講,在小學生閱讀整本書活動開始之前,筆者便會著重強調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比如盡量使用默讀、略讀的閱讀方法,確定精讀與細讀的信息分配;當閱讀一部分淺顯意思的句子時,可直接略讀,不必進行反復揣摩與深思;但是,在讀到一些語意深遠與內涵豐富的句子時,可反復揣摩,聯系上下文來在空白處進行批注,寫下自己的觀點。在整本書閱讀中斷期間,小學生也應該以書簽、折頁等方式來記錄自己的閱讀進度,為下一輪閱讀活動做好標注。在整本書閱讀中,小學生應盡可能以某個章節作為中斷標志,否則隨意中斷閱讀行為將會導致小學生的閱讀記憶是十分零散的,不利于他們形成整體認識。在閱讀中,面對不同的文本,小學生可適當使用不同的閱讀策略。比如,故事、記敘文、小說、名著等是筆者常選擇的整本書閱讀對象,在《草船借箭》一課中,筆者便以《草船借箭》的出處《三國演義》作為整本書閱讀對象,小學生需找到每個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等,理清《三國演義》的故事線索,同時還要分析讀物中的人物關系,了解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如此一來,小學生便能整體把握讀物的特色。
三、組織整本書閱讀討論
整本書閱讀討論關系著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質量,是幫助小學生內化語言文字知識、強化閱讀感悟的關鍵活動。當然,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討論并非是指對某篇文章的細化討論,而是要求小學生站在整本書的全局角度上來進行心得交流與道理辯論的過程,重點在于小學生的自讀、自悟。因此,整本書閱讀討論是交流收獲的過程。
整本書閱讀中的閱讀討論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到底讀到了什么、他們使用了哪些閱讀方法、這本書對他們的啟示是什么、他們為什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中又有哪些道理是他們不認可與不贊同的等等。當然,當小學生完成整體感知之后,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小學生挖掘閱讀對象的深層含義,鼓勵每個小學生表達自我感受,尊重小學生的閱讀體驗,讓整本書閱讀成為小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過程。
就如在上述《三國演義》的閱讀活動中,本班小學生便有著明顯不同的閱讀體會。拿男生來說,他們喜歡《三國演義》這本古典小說所描寫的各個英雄故事,每個男生都被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局面以及跌宕起伏的斗爭事跡所吸引。在閱讀交流中,本班男生侃侃而談,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最為喜歡的一個英雄人物,且對這個英雄人物進行了點評,比如“諸葛亮智勇雙全,卻在面對司馬懿時大意失荊州,有些‘愚忠,但卻很講義氣,令人欽佩”;“劉備雖以‘仁示人,卻給人以無能之感”;“曹操十分聰慧、善斗,雖有些殘忍、奸詐,卻并不令人生厭”等等。但是,本班女同學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閱讀體會,因為女同學的心思比較細膩、情感比較充沛,所以易于同情弱者,痛恨一切使用奸計的人物。不管小學生的表述如何,筆者都會肯定,因為這是小學生自己的解讀,筆者相信,雖然他們人生閱歷不斷豐富,他們也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三國演義》的各個英雄人物。因此,在討論中,筆者會引導小學生勇于發言,為小學生創設輕松的環境。
總而言之,整本書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在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周期比較短,目前還存在許多弊端與不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探索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以便讓整本書閱讀教學早日形成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豐富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梁作玲.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探究與實踐[J].吉林教育,2017(42):85.
[2]陸培.指導小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7(28):6.
[3]韓麗杰.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展學生的情境之法[J].新課程(小學),2017(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