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卿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都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升語文知識和運用能力。閱讀和寫作其實是相通的,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互相促進互為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些語文教師將閱讀和寫作分割開來教,教學內容和安排互相分開沒有聯系,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對提升小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到了小學中年級,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到理想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效果,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實踐證明,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的聯系,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融入寫作教學,滲透寫作技巧,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收到雙重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如何在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中年級 閱讀教學 寫作技巧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96-01
一、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小學學校的作文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和刻板,多為題目講解、寫作模板展示和范文分析,很難吸引學生的寫作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不能讓學生展開想象力。學生寫作文經常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長此以往,寫作文成了應付差事的學科。學生從范文里東搬西湊,由于平時的積累不夠,作文的語句不夠優美,寫作手法和修辭方法運用不夠恰當,文章的思路不清晰。慢慢地,教師的作文教學缺乏激情,學生對寫作也喪失了興趣,甚至出現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
二、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關系
閱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通讀、細讀文章材料,積累詞匯、句子等素材,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和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從而有所體會有所感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語感和語文素養,積累寫作素材。可以說,閱讀是積累、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是運用已經積累的詞匯、表達方式和技巧,針對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與閱讀相反,寫作是一個表達、輸出的過程。閱讀和寫作都是對語文知識的一種綜合運用。閱讀和寫作緊密相連,寫作是運用從閱讀中積累的知識和感悟的過程,閱讀積累的素材也成為寫作的基礎。只有有了大量的、高效的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寫出優秀的文章鋪好道路。
由于閱讀和寫作這種互相促進的關系,語文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可以有意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知識,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寫作的技巧教學,讓學生對寫作技巧理解得更加深刻,幫助學生掌握優秀的寫作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寫作練習的機會,及時將閱讀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技巧進行練習,加深印象,舉一反三,真正地掌握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的技巧教學,課中在提高閱讀課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尤其是語文學習,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中年級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即將進入語文學習層次更高、難度更大的高年級,語文教師尤其要重視優秀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不斷進行語文學習、從閱讀中提升寫作水平的能力打下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兩方面有機高效地結合在一起,一直是重點和難點,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語文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地嘗試適當地融入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幫助學生形成閱讀與寫作相融合的概念,潛移默化地形成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的能力。
(1)選取材料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進行改寫
閱讀材料中經常會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有的是氣勢磅礴的景色描寫,有的是溫柔細膩的感情描寫,有的則是精湛的心理描寫,引人入勝,令人印象深刻,成為被人們流傳、稱贊的經典。這些精彩的片段往往都包含了高超的用詞能力、巧妙的表達技巧和寫作手法,是提高寫作水平、積累寫作能力的好幫手。為了讓學生對這些經典片段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對作者的寫作技巧形成自我的認知和掌握,教師可以讓選取一些經典的閱讀片段,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改寫。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出從“漓江的水真靜啊”一直到“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這一段,這一段描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包含多種修辭,讀起來非常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掉修辭手法,進行改寫,并將改寫后的與原文進行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的修辭手法。還可以讓學生仿照作者的寫作技巧,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桂林山水進行描繪,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練習所學的寫作手法。通過改寫練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內練習寫作,不再覺得寫作是件枯燥的事。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比自己的改寫和原文,對作者的寫作技巧、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有更深的感受,從而促進他們對這些寫作技巧的掌握。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續寫
想象力是寫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插上豐富的翅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理解閱讀材料、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閱讀材料的鋪墊和暗示,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和設想,對材料缺失和留白部分進行續寫。教師要讓學生合理產生聯想,大膽地為閱讀材料的故事進行續寫,用自己的經驗儲備和想象力寫出新的精彩故事。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中,文中說“小木偶在小仙女的幫助下,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有了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再碰到穿警服的熊、小兔子、老婆婆時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繼續進行小木偶故事的編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文章進行續寫,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續寫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讓學生深刻理解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揣摩作者使用的寫作技巧,并且對材料內容進行推測和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借鑒閱讀材料的寫作技巧進行自己的寫作。
(3)結合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寫讀后感
那些感情色彩較濃的閱讀材料,很容易引起閱讀者的共鳴。教師在對這類文章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課后寫作讀后感,通過讀后感的寫作使學生在抒發自己思想的同時還能練習到寫作的技巧和手法。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再見了親人”的教學中,閱讀材料描寫了志愿軍戰士離開朝鮮時,朝鮮人民滿懷深情來送別,互相之間依依不舍的感情。文中不少句子富含強烈的思想感情,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沖擊,也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分析、思考和感悟,幫助學生捕捉真實的情感體驗,并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當然,讀后感不僅僅可以針對文中的故事和感情,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來寫,就寫作技巧與表達感情的關系發表自己的看法。寫讀后感可以讓學生通過文字抒發內心的情感,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加深對作者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生分析閱讀材料的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對語言、對文字的駕馭能力,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各種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南玉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學周刊.2017年第5期
[2]黃永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的教學設計研究[J].考試周刊.2017年第71期
[3]李華琳.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