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廣祥
【摘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驗演示教學方式的應用較為重要,可凸顯物理學科的自然性特點,滿足當前的物理教學實驗性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科學使用實驗演示教學方式,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提升整體教學工作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實驗演示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80-01
初中物理教師在使用實驗演示教學方法期間,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的,針對枯燥且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理解能力,將實驗演示與初中物理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主動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實驗演示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驗演示教學方式的應用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主要因為初中物理課堂內容具有邏輯性與抽象性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發展需求,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導致教學質量降低。然而,教師在使用實驗演示教學方式之后,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理解物質知識內容,將文字知識轉化成為形象的內容進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牢固性。對于實驗演示教學方式而言,可通過簡易的實驗操作方式展現課堂知識。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實驗演示教學方式,能夠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高整體教學效率與質量,利用科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實踐教學工作的良好實施[1]。
二、實驗演示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探究有趣的問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年齡特點,設計實驗演示內容與模式,遵循簡單性與可行性的設計原則,使得學生在客觀實驗的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期間,能夠達到預期的實驗演示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與知識探索能力。具體教學措施為:
(一)創建真實的教學情境
教師實驗演示教學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掌握效果,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形成探究學習模式。因此,為了更好的發揮實驗演示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好奇特點與情況,針對實驗演示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物理知識,合理思考具體問題,在科學探究的情況下,提高整體學習水平。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講解“慣性原理”知識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科學應用實驗演示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出“日常生活中車子啟動與剎車的時候,車中的乘客會出現什么樣的身體狀況?”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或是為學生提供“小車”實驗演示器材,使得學生觀察“小車”在啟動與剎車期間的物理慣性的情況,掌握物理知識原理[2]。
(二)創建合作教學模式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創建合作教學模式,拓寬實驗演示教學規模,通過科學方式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問題,將實驗演示教學工作作用發揮到極致。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探討研究小組,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年齡特點,更好的劃分小組模式,要求學習能力較高與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在一個小組進行探究,形成帶動學習的模式。其次,教師在劃分小組之后,要為學生提出問題,使得學生根據學習問題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
(三)針對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結合當前的實驗演示教學內容與要求,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明確重點教學環節與內容,創新具體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首先,在教學評價期間,需改革傳統的評價方式,針對學生實驗期間的參與積極性與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缺陷,利用合理的措施進行整改,提出合理的意見與建議,發揮學生的優勢。且在發現學生缺陷的時候,教師要改革傳統的批評教育方式,利用鼓勵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使得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其次,在教學評價中,教師需充分發揮實驗演示教學方式的積極作用,要求學生創建自己的實驗作品,通過作品的分析與評價,更好的學習知識。
(四)科學實驗多媒體教學工具
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工作中,需科學實驗演示的教學方式,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滿足當前的教學工作要求,提升整體教育效率與質量,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首先,教師在實驗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時候,可在其中添加圖片與視頻,使得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之下,科學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教師實驗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積極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學生正確理解物理公式知識與概念知識,提高整體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家琪,吳偉.淺談初中物理系列實驗開發——以蠟燭為例[J].物理教師,2017(10):28-30.
[2]古勝利.淺析實驗演示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8):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