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劉冬容 楊珊 王璐瑤



摘要 目的:探討結構化早期康復方案在神經外科腦出血肢體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腦出血肢體偏癱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及康復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同分組與時間因素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121.271,P<0.001);不同分組患者NIHSS評分的總體均數水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7.311, P<0.001),觀察組NIHSS評分總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時間效應有統計學意義(F=154.126,P<0.001),隨康復時間延長,患者NIHSS評分逐漸降低,治療后12個月的NIHSS評分處于最低水平。結論: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關鍵詞 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高血壓腦出血;肢體偏癱;干預效果
高血壓腦出血(HICH)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1,2]。由于高血壓腦出血本身的特點,該類腦出血偏癱患者術后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3,4]。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與常規的康復護理不同,結構化早期康復方案主要是由??谱o士針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病情,在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基礎上加入肢體康復訓練、吞咽功能訓練,按順序、分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一對一的結構化康復護理干預[5,6]。本研究擬采用隨機對照干預研究設計,將結構化早期康復方案應用于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8例(56.0%),女22例(44.0%);年齡43-76歲,平均(61.1±9.1)歲;出血量42-122 mL,平均(73.1±l1.4)mL;丘腦出血7例(14.0%),基底節出血22例(44.0%),大腦出血12例(24.0%),小腦出血9例(18.0%);偏癱發生于左側肢體26例(52.0%),右側肢體24例(48.0%)。對照組男27例(54.0%),女23例(46.0%);年齡44-75歲,平均(62.5±8.9)歲;出血量39-120 mL,平均(72.8±10.9)mL;丘腦出血8例(16.0%),基底節出血25例(50.0%),大腦出血9例(18.0%),小腦出血8例(16.0%);偏癱發生于左側肢體25例(50.0%),右側肢體25例(50.0%)。
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②患者有明確的高血壓史,經頭顱CT和(或)MRI檢查證實為高血壓腦出血;③偏癱患肢在發病前可正?;顒?;④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醒、能積極配合治療,具有正常的語言溝通交流能力。
研究方法:對照組行常規康復護理,住院期間按照臨床治療護理規范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①專科護理:包括常規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尿量等的變化等;②飲食護理:從半流質食物開始,采用坐位或半坐位方式進食,食物葷素搭配、注意營養,注意避免嗆咳;③心理護理:人院時的健康宣教、每日查房時的床邊教育開始,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和心理疑惑情緒。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同時進行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成立結構化早期康復方案核心團隊,包括神經外科主任、科護士長,2名臨床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漆t師,1名心理咨詢師(護理咨詢師),1名營養師,2名??谱o士組成結構化康復小組,共同制定如下早期康復方案。①偏癱肢體康復訓練: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即開始被動運動訓練,早期在床上練習翻身、護士協助患者做雙髖向兩側擺動東站,之后帶動軀干向左右移動、逐漸從被動運動過度至自主運動。從上、下肢的關節處進行伸展活動及按摩,運動量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循環反復,動作輕柔,避免引起疼痛及軟組織損傷。在被動鍛煉的同時,指導患者主動進行肢體的伸展、肌肉的收縮運動,以便有效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②吞咽功能鍛煉: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食物種類、進食方法、進食體位,同時做好口咽活動度訓練、咽部刺激,做好口腔管理。③語言康復鍛煉:鼓勵家屬多與患者交流,需保持耐心,鼓勵患者多說話。
干預效果評價: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及臨床效果進行比較。NIHSS是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定,共15個選項,按照0、1、2、3、4分賦分,總分34分,分數越高,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病情越重。
臨床療效評價:以NIHSS評分為依據,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將臨床療效分為基本痊愈、有效、改善、無效4個等級。①基本痊愈:NIHSS評分減少幅度>90%,臨床癥狀消失;②有效:NIHSS評分減少幅度在45%-90%之間,臨床癥狀緩解;③改善:NIHSS評分減少幅度在18%-44%之間,臨床癥有所緩解;④無效:NIHSS評分減少幅度<18%,臨床癥狀無緩解,或死亡??傆行?基本痊愈+有效+改善。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量、出血部位、偏癱肢體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l。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6.0% (48/50),對照組總有效率78.0%(3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92,P=0.553)。經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不同分組與時間因素的交互作用有統計學意義(F=121.271,P<0.001);不同分組患者NIHSS評分的總體均數水平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F=147.311,P<0.001),觀察組NIHSS評分的總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時間效應有統計學意義(F=154.126,P<0.001),隨著康復時間的延長,患者NIHSS評分逐漸降低,治療后12個月的NIHSS評分處于最低水平,見表3。
討論
肢體偏癱是指身體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的癥狀,是高血壓腦出血的常見后遺癥[7,8]。高血壓病患者一旦發生腦出血,患者會出現偏癱,同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除了出現側肢體偏癱癥狀外,還有偏盲和偏身感覺障礙的三偏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9,10]。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是由于血管內膜下基質腫脹、血管脆性增加,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動脈瘤破裂引起出血所致,故積極的治療和早期的康復鍛煉都有助于患者肢體功能和神經缺損恢復[11,12]。
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與常規的康復護理不同。結構化早期康復方案主要是由于??谱o士針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的病情,在??谱o理、心理護理基礎上加入肢體康復訓練、吞咽功能訓練,按順序、分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一對一的結構化康復護理干預[13,14]。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100例神經外科住院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施以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與常規的康復護理措施,并將兩種護理方案對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及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進行比較,用以評價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在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方案對提高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近期治療效果明顯,同時,對于減少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效果亦非常明顯[15,16]。
綜上所述,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結構化早期康復護理方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潘海梅.常規護理與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5):89-90.
[2]陳富生,蔡瑞艷,李磊.腦內微出血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繼續出血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3):69-71.
[3]龔明,劉金輝,廖昆,等.早期高壓氧聯合康復治療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8):1921-1922.
[4]崔剛,楊海峰,孫躍春,等.微創鉆顱置管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近期療效與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7,39(2):274-276.
[5]楊青平,王棟梅.早期綜合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康復的療效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43.
[6]崔翱,林容旭,張寶月,等.結合需要層次理論的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川.海南醫學,2016,27(3):506-509.
[7]梁月連,梁汝忠,黃蘭祝.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意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3,34(3):89-90.
[8]陳光學,吳麗君,林勇.家屬協助心理干預和康復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肢體偏癱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1,32(23):3113-3115.
[9]王華榮.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3):259-260.
[10]葛海嬌,張桂麗.李金城.早期康復護理對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9):1295-1296.
[11]王曉燕.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作用[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 (12):1060-1062.
[12]Wei YX,Zhao X,Zhang BC.Synergistic effectof moxihustion and rehahilitation training infunctional recovery of post-stroke spastichemiplegia[J].Complement Ther Med,2016,26:55-60.
[13]陳玉婷,邱桂花,唐映.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及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7(36):4602-4603.
[14]萬寶珍,徐雪梅.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5,7(3 3):45-46.
[15]付雪君.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3):199-200.
[16]Huang YC,Leong CP,Wang L,et al.Effect of kinesiology taping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suhacute stroke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Eur J Phys Rehahil Med,2016,52(6):774-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