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關鍵詞】 政治教學;創新能力;學習氛圍;創新意識;質疑;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74—01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學習的思維活躍起來。因為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更加容易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和學生一起交流問題,讓他們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可以讓學生獲得對問題更深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更加自主。
二、鼓勵學生質疑,帶動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存在的一些質疑,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說出來,正確引導他們進行探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對能夠積極主動提出問題并且說出自己看法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同時也要鼓勵其他同學踴躍提出疑問。在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讓他們通過對問題的不斷探索,引導他們認識問題的本質,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一步一步得到正確答案。
三、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 進行學法指導。知識和能力是相互的,掌握學習方法比單純地獲取一些知識更重要。因為,其一,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有知識和能力的,都需要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怎樣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講,學習任何事物都沒有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更重要。其二,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學習知識是為了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創造罷了。學生們在學校里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是有限的。如果學生接受了老師的學法指導,獲取了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校外,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夠獲得創新能力。
2. 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政治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教師需要利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體現他們的主體作用。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教師要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面的經驗和知識,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1)“小老師”授課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出一名優秀的同學作為“小老師”,將需要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大綱告訴他們,由被選出的“小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收集資料并設計課堂教學方式、內容。通過讓“小老師”來上課這樣的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也能讓更多的同學勇敢地提出自己想要問的問題。用這樣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而且可以收到很好的課堂學習效果。(2)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在開展活動前,教師要給出開放性的題目,讓班里的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比一比哪個小組討論出的建議最好。如在講到有關市場經濟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五個小組,看哪個小組提出的方案最符合實際。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積極思考有關市場經濟的問題,從而加深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3. 加強實踐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1)加強實踐活動。不論是學校舉行的各種活動還是校園外的實踐活動,教師都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開放式的教學,不僅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還能積極帶動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在具有開放性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組織和參與,從而達到提高其創新能力的目的。(2)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不斷探索,要通過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問題,并與其他同學共同探討交流來獲得更深刻的理解。這種研究性的學習,不需要老師來安排任務,只需要學生們自己去獨立探索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有助于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重視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重視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在政治課本中一直都有關于自然科學、國內外時政大事等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的知識來分析這些內容,使他們獲得全新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給學生機會,只要是書本中沒有講到的,就可以慢慢啟發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并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通過這種方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