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萍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觀察;積累;仿寫;講評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94—01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小學語文教師最棘手的問題。在過去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但事實上,作文教學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比如,從讓學生說一句通順的話到簡單的遣詞造句,都是作文教學的入門和開始。然而,這并沒有引起大多數語文教師的重視,導致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培養,導致高年級學生寫作文時經常出現語無倫次或無話可說的現象。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一、仔細觀察,注重細節描寫
“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言之無物、無話可說,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對生活的仔細觀察,缺少對生活細節的描寫。因此,教師在小學生初學寫作時,就要引導、鼓勵他們仔細觀察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使作文內容變得真實而不空洞。如,筆者讓學生以《難忘的一件事》為題寫一篇作文,有一個淘氣的男生寫道:我趁媽媽在中午睡覺的時候,偷偷地拿她的手機玩,一不小心手機滑落到我家潔白而又堅硬的地板上,手機摔壞了。媽媽聽到“啪啦”的響聲后,一骨碌爬起,顧不得穿鞋就跑過來,一看到她心愛的手機開膛破肚的場景,她的臉頓時變得黑青,揚起手就噼里啪啦地打我——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使我難忘。這個男生用細節描寫真實地再現了“媽媽生氣”時的情景,既生動又形象,也點明了“難忘”的原因。
二、注重寫作素材積累
1.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閱讀是寫好作文的途徑之一,閱讀能使人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閱讀能擴大學生知識面,積累知識和詞匯,為寫作文儲備充足的素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布置閱讀任務或推薦書籍,要求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摘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好詞語等,并及時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對好的摘錄筆記要表揚、展示,甚至作為范例讓其他學生學習,以激發學生們在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的積極性。2.在學習課文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現行教材課后有“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的練習題,這就明確提出了學生學習課文后要積累的段落、詞語和句子。因此,教師不但要求學生要摘抄,而且也要讓學生背會這些段落、佳句,為寫作積累素材。3.通過寫日記積累寫作素材。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練習寫作的最佳途徑。日記內容廣泛,形式多種多樣,也不受字數的限制,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抒發真情實感,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廣闊空間,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是學生練習寫作的最好方法,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
三、指導學生學會仿寫
仿寫是指模仿所學文章的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等進行寫作的一種方法。仿寫是初學寫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講清楚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結構布局、寫作思路等,然后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指導仿寫,從而幫助學生理順寫作思路、打好謀篇布局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了《寶島臺灣》后,筆者讓學生根據總—分—總的寫作思路和結構特點寫一篇以《我的家鄉》為題的作文,來介紹自己的家鄉。從學生上交的作文來看,他們的作文結構布局符合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寫作思路清晰。實踐證明,進行反復仿寫訓練,能使學生的寫作思路、表達方式都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寫作思路更加清晰、有條理性。
四、做好作文講評,加強寫作交流
1.教師要精批細改。學生寫好作文后,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贊許,所以教師應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文,指出優劣,并提出修改意見。如,學生在寫作中運用了好詞、好句子,或是精辟的引用,教師就要鼓勵,以激發學生悟出作文寫作的奧妙,使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更注重語言的選取,以做到“話有三說巧者為妙”,同時使其作文水平更上一個臺階。2、學生互批,加強寫作交流。教師應創造機會并指導學生互相閱讀、批改他們的作文,使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這也是學生提高作文寫作的有效途徑。
總之,作文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要切實抓好小學生遣詞造句、作文素材積累、仿寫訓練等方面,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寫作水平就一定能夠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