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鵑
【摘要】目的:進一步深入細致的分析和探討產科病房護理中的風險及護理對策。方法:選擇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這個時間范圍內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所涉及的產婦有100例,把他們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兩個組別,分別是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的產婦所采用的方法是常規性的方法進行相應的護理,而觀察組產婦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常規護理辦法的基礎上再進行風險管理護理,針對兩個組別的產婦的順產率和產鉗助產并發癥情況等一系列相應指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對比。結果:觀察組產婦的順產率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明顯的提升,而產鉗助產率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顯著的降低,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也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明顯的減少,兩者的比較有明顯的差異,具備相應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婦產科所存在的各種風險和隱患因素,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評價,切實有效的運用更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護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產婦的產鉗助產率,使產婦的產后并發癥發生幾率明顯降低,提高順產率,對于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都具有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作用,這樣的護理方法療效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深入應用和大力推廣。
【關鍵詞】產科;病房護理;風險分析;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150-01
從醫學的角度來講,在醫院的產科病房中,通常情況下,是屬于風險比較大的科室,我們醫院的產科通過對于產科病房的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潛在風險隱患等一系列相關因素展開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評價,并切實有效的把風險管理方法引入到產科的護理工作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在把相應的研究內容和結果總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這個時間范圍內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所涉及的產婦有100例,把他們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兩個組別,分別是觀察組和對照組,每個組別各有50例患者。所有產婦的年齡范圍在21-37歲,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64歲,孕周范圍是37-40周,平均孕周381周。所涉及的產婦全部是單胎,并且切實有效的排除了頭盆不稱、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等一系列相應的問題,他們在年齡、孕周等一系列相關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產科病房護理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分析在醫院的產科病房中所接收的產婦,都要經過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護士和責任護士對產婦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科學合理的對于產婦在生產階段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進行相對應的預測,并且有針對性的提供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在醫生和護士共同統計和總結之后,把所涉及的風險因素用表格的形式來列舉出來,做到一目了然,對于潛在的風險因素,要進一步有效確定相應的責任護士。
122產科護理風險護理對策
1221心理護理針對產婦的心理壓力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讓他們的緊張恐懼的心理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切實有效的加強心理護理。相關的產科護士要向產婦深入細致的講解生產的過程、生產原理,、注意事項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生產安全知識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確保產婦能對于生產過程有一個更全面、更系統的了解,用輕松愉悅的心態面對整個生產過程,最大程度上防止和規避因為心理原因使分娩出現異常或者出現產后抑郁癥。
1222事先預防要有針對性的分析產婦和胎兒因自身原因可能出現的風險和隱患,在產婦生產之前就要切實有效的制定出嚴密而精準的監控措施,提前做好事先的防范工作,有效做好人員、器械、技術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的準備工作,在最大程度上應對潛在的危險情況發生。在生產過程中,要嚴密的觀察和監視產婦和胎兒的具體情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要第一時間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1223應對生產過程的風險對于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潛在的風險,要密切配合醫生進行有效的處理,有針對性的準備好急救藥品器械,避免產道裂傷。
1224產后護理對產婦在生產之后所面臨的風險,首先要在做好心理疏導的同時,加強護理質量,使產婦得到完美的照顧,最大程度上防止出現尿潴留及傷口感染等問題。
13觀察指標針對兩個組別的產婦在分娩方式、產后并發癥等一系列相應方面展開對比和分析。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全部有針對性的選用sp ss180軟件進行相應的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P <005代表差異比較明顯,具備相應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順產率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明顯的提升,而胎頭吸引產率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顯著的降低,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也要比對照組產婦有十分明顯的減少,兩者的比較有明顯的差異,具備相應的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一般綜合性醫院,產科病房屬于高風險科室。產婦和胎兒的自身狀況、醫護人員的操作技術、護理工作質量等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整過產中、產后充滿了較多的風險[4]。這些風險將對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及生命質量產生重大影響。這其中,護理工作是 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護理工作貫穿整個生產過程和產后恢復過程,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孕產婦和新生兒異常[5]。因此,整個產科病房的護理工作的核心是必須同時保證母嬰安全,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釀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在臨床中,要在產前對產婦和胎兒的狀況進行詳細了解,采用科學的方法預見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護理風險,并做好風險規避措施及風險處理預案,做好相關的器械、藥品、護理技術方面的準備,在生產過程中,嚴密觀察產婦和胎兒的情況,及時準確地發現并防范各種缺陷隱患,是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產科護理安全的基礎[6]。
4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婦產科所存在的各種風險和隱患因素,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評價,切實有效的運用更具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護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產婦的胎頭吸引產率,使產婦的產后并發癥發生幾率明顯降低,提高順產率,對于產婦和嬰兒的健康都具有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作用,這樣的護理方法療效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深入應用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國權,范珍,護理風險的分類與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23(2):56-57
[2]謝新芳,徐群,細節管理在防范護理風險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24(1):75
[3]呂華,李忠麗,張艷紅,開展風險管理的做法與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2(23):119
[4]何利琴,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26 (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