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平面設計是一門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達的方式,以達到傳播效果的學科。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平面設計的載體和傳播方式都發生了變革,其設計理念也相應地發生了許多變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平面設計理念發生的顯著變化。
關鍵詞:“互聯網+”;平面設計;理念;轉變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已經滲透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小到日常出行,大到教育醫療,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各行各業的傳統工作模式,平面設計作為設計類的一大方向,自然也不例外。平面設計的傳統設計法則逐漸被打破,設計理念、設計手法、傳播媒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某些優秀的設計成果得以在用戶之間共享,用戶和設計師之間的信息差距被縮小,顧客體驗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逐漸被重視起來,用戶的地位得到顯著提升。互聯網的先進技術跨越不同學科,不同視域的平面設計變成可能。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后,平面設計也可以向著更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平面設計的理念發生了巨大轉變,用戶體驗至上、跨界融合等都是這種轉變的表現。
1 “互聯網+”時代平面設計理念的轉變
1.1 用戶體驗至上
在傳統的平面設計工作模式中,設計師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專業的設計知識掌握在專業設計人士手里,而不是普通大眾。平面設計行業處在一種設計師與大眾信息不對稱的結構之中。此外,受限于文化傳播媒介,普通大眾的審美水平和藝術鑒賞水平低于藝術設計師,故而平面設計依賴于設計師提升產品整體的藝術水平。隨著作為新型傳播媒介的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設計師和普通大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逐漸縮減,用戶體驗至上逐漸成為平面設計的核心理念之一。
用戶體驗至上是指設計師在平面設計時,以用戶的體驗為主,更多地聽取用戶的意見,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平面設計,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過多地依靠平面設計師的喜好和審美原則去進行設計活動。以往設計師憑借自身掌握的專業技能,還可以對用戶進行專業啟蒙和審美教育,但在“互聯網+”背景下,用戶體驗就是衡量平面設計價值的最高標準。產生這一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廣泛應用模糊了平面設計師和大眾之間的界限,普通的群眾通過互聯網應用,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審美需求實現簡單的平面設計,平面設計的門檻大大降低,大眾對于平面設計的訴求也逐漸趨向多元化,因而用戶在整個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其次,借助互聯網技術,形成了成熟的信息反饋機制,用戶體驗良好、優秀的平面設計可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效益,商家通過反饋機制將平面設計的用戶體驗反饋給設計師,設計師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場動態,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1.2 跨界融合
平面設計的跨界融合是指在滿足原有平面設計原理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需求,使多種表現形式相加,將現有的創作手段與其他行業的特性相融合,以此產生新形態和新的平面設計模式。平面設計的跨界融合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與不同的文化相融合,設計出不同風格、不同內容的平面藝術產品,又可以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探索出不同形式的平面藝術設計。交互設計、裝置設計、新媒體藝術、數字化影像等泛平面設計類型都是平面設計結合社會新需求和熱點,利用互聯網技術所做出的探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泛平面設計的應用十分廣泛,并逐漸代替傳統的平面設計,成為主流的社會形式。除了書籍封面設計等封閉性較強的應用場景,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應用結合了數字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等新形式的泛平面設計。相較于傳統的平面設計,泛平面設計出的產品更加生動形象,非常直觀,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目標客戶和潛在客戶的眼球,也更能適應當下互聯網與數碼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度普及的新形勢。
平面設計的跨界與融合,在當下社會生活、經濟與文化建設等方面都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文化的融合,在增強了平面設計產品藝術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平面設計產品的傳播,進而可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在進行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亦可以帶動文化的交流。
2 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成為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各種經濟生產活動的形式也隨之而變,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武裝,生產方式得以更新換代,從而更富有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平面設計也逐漸升級,其行業的普遍設計理念也隨之升級。通過重視用戶體驗,重視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等方式培養用戶的延續性和忠誠度,從而促進行業持續發展。此外,通過平面設計與不同文化類型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跨界融合,提升自身競爭力,使平面設計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經濟效益需求,同時也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文化效益,擔負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平面設計通過更新自身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從而更加適應社會環境,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祝帥.“互聯網+”時代的平面設計理念[J].美術觀察,2016(10):09-10.
[2] 林怡,周婧.平面設計的多元化轉變[J]. 2018(6):99-100.
作者簡介:李甜暢(1989—),女,吉林吉林人,碩士,吉林北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