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增多,現代室內設計已經從重視功能、科技、形式等方面,逐漸過渡到重視思想、身體、精神、情感的設計,越來越需要有情感的、有溫度的設計。從環境心理學延伸出來的對人的關懷,體現在室內設計方面也是非常豐富和值得探究的。
關鍵詞:室內設計;設計心理學;環境心理學
中國人向來講究風水,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如此。許多上層社會富裕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花大價錢請一位頂級風水顧問來評估他們的住宅或辦公室,以確保他們的空間與能源的協調能增加他們的財富。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建筑師協會會議上,舊金山的一名建筑師是經過培訓的風水大師,他呼吁用“思想、身體、精神”和基于科學的方法來做設計,回歸“直覺、情感”的設計,遠離許多當代建筑師所奉行的冷冰冰的知性主義。
建筑師看到的是形式、光線和顏色,而普通人看到的是墻壁、地板和門,這說明情緒的引導作用是極強的,人們看建筑是帶著感情,而不是智慧。建筑師和大眾之間的脫節在建筑雜志上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這些雜志往往提倡最新的、大膽的、尖銳的形式,而這些形式很有可能無法讓普羅大眾輕松愉快地接受。
人類和黑猩猩有98%的DNA是相同的,如果為黑猩猩設計棲息地的動物學家要為我們設計棲息地,那會是什么樣子?筆者如果是動物學家的話,會設計一個加強自然模式,減少壓力的地方。我們在現代生活常常需要經歷低強度的持續壓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壓力與我們面臨的所有疾病直接相關,因此如果我們設計師所做的建筑和景觀可以適當地減少大眾的壓力,那將會提高大眾的接受度。
幾乎所有文明都有古老的環境心理學。比如在印度,風水向來是被重視的,算是印度傳統的一種,距今已有大約4000年的歷史。最初的風水圖案是由羅馬人、德魯伊教、土著居民和美洲土著創造的,那時的人們都根據自然環境來設計建筑。
如今,隨著神經科學在建筑環境、親生物設計、環境心理學等領域的興起,尤其是在醫療保健領域,對“心、體、靈”設計的科學認識正在形成。
室內設計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人,因為人在理解空間的時候,是分層次的,地面應該是最暗的,就像一條小路,而中段的,與眼睛平齊的顏色應該是中性的,天花板應該是淺色的,就像天空一樣。人類在遵循自然規律的空間中感覺最舒適,這就是為什么大眾在室內設計時想要硬木地板,其可以模擬森林地板。
再如醫院病房,從地板到天花板只有一種顏色,雖然看起來是想讓病患放松,但其實這非常容易引起病患的壓力,單一的顏色是會令人緊張、壓抑和不快的。
根據一項來自心理健康雜志的有趣研究,Jackson Pollock的版畫實際上增加了每個人的壓力,而一幅類似《國家地理》雜志的自然照片則大大減少了焦慮。在自然景觀領域,有一些特殊類型的景觀圖像更具恢復性,擁有陽光和天空等遠距離景觀,令人放松。
將親生物設計元素融入室內也能起到安撫作用。屋頂可以涂成綠色,或簡單地蓋上草皮,或涂上更討人喜歡的自然顏色;在沒有窗戶的辦公室里,可以在仿造窗戶上畫風景;也可以廣泛使用木材。
在商業空間的室內,公司需要考慮顏色的影響。如果客戶的會議室顏色暗沉,則會顯得很沉悶,阻礙了創造性的討論。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健身房也應該涂上更明亮、更令人興奮的顏色,讓人們興奮地參與鍛煉。與此相反,醫院的急診室需要更柔和的色調,幫助工作人員傳達更困難的信息,而不是營造一個情緒化的場景。
除了顏色,形狀也能帶來或消除壓力。從視覺上看,傾斜的墻壁和天花板沒有支撐形式增加了能量和張力。不過,在一些地方,比如會議中心或體育場里,這些大膽的形式是值得的,因為它們能引起興奮情緒。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關鍵形式是道路引導,彎彎曲曲的小路也會營造一種走在大自然的小路上的感覺。
此外,對于任何建筑,人們都會尋找一個干凈利落的門口。一般情況下,建筑的中心應該是門的位置。入口通道由一個可見的門口,由不同的顏色、材料以及體積構成。對于各個年齡層的大眾來說,入場方式還是應該盡量避免設計令人分心的模式,分擔訪客尤其是年長的人,對入口位置甚至建筑功能的困惑,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進入”的猶豫感。
不光是在室內設計中,很多領域的設計都亟須設計心理學的干預。在未來,所有設計除了滿足功能及形式美感之外,應當更多地考慮人在其中的感受,包括愉悅感、壓力感等等。這些是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需要仔細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張青青,張麗娜.室內設計與心理學的關系[J].美術大觀,2017(09):102-103.
[2] 陸震緯,來增祥.室內設計原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 丁錚.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人性關懷——從室內設計心理學的重要性談起[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