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璐
摘 要:隨著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也隨之進步,但物質條件的改善不足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自發性群眾性文化娛樂團體開始形成,如老年合唱團、廣場舞隊、戲劇團、朗誦沙龍等。各種團隊的極速增長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而群眾文化團體的發展必須基于政府文化行政的有效管理。本文闡述了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群眾文化團體發展的現狀及政府管理活動的分析,從多方面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群眾文化團體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團隊;管理模式;公共文化服務
1 群眾文化團隊的特點分析
群眾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是群眾文化團體,基層群眾文化團隊的發展對現階段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重大,為了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來越多的自發性群眾文化團體開始形成,群眾文化團隊推動了社區文化的發展,隨之也推動了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群眾文化團隊的建設成員多為中老年人,大多集中在城市社區和鄉鎮村落,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自發形成的且是以非營利性為目的的群眾文化團隊。這些團隊從事文藝活動范圍廣泛,形式多種多樣,如老年合唱團、廣場舞隊、戲劇團、朗誦沙龍等。這種文化團體少則五六人,多則三四十人,他們可獨立承包各項演出活動。
2 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群眾文化團隊
近年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群眾文化團隊是公共文化事業的典型代表,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的發展。但如今政府對群眾文化團隊的干預還處于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何為傳統管理模式?即政府全盤式、全包攬式管理,所有部門工作皆服從政府,政府為團隊設置發展目標,管理發展進程,規范各項制度,提供資金扶持,策劃活動甚至是指定節目形式和內容。政府近些年來一直在采用這種管理模式去維持社會公共文化的發展,以行政化的手段對群眾文化團隊進行管理,政府需要時會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或義務方式要求群眾文化團隊向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3 群眾文化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政府傳統的管理模式,群眾文化發展形勢對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模式日益提出挑戰。社會的文化資源增長遠遠跟不上團隊發展的需求,各種群眾文化團隊之間發展的程度也參差不齊。
3.1 過于依賴政府
目前我國的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主要還是依賴政府,公益性文化活動節目編排與組織人員基本全依靠政府,群眾文化團隊的創新意識太弱。雖然完全依賴政府可以使得團隊短時間內有所進步提高,但不適于團隊的長期發展。政府過多地介入限制了團隊的自主發展的積極性,也會導致負責人的威信不足,不利于團隊成員的團結,團隊開始走下坡路。
3.2 資金欠缺
群眾文化團體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且能長久發展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金支持。但如今大部分的群眾文化團隊在經費投入方面僅僅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政府的撥款也是非常有限且微不足道的,這使得團隊建設在資金使用方面難以與社會資源相契合。
3.3 缺乏管理
大多數的團隊組織者和參與者是同一群人,各位成員在團隊中的職責分工不明確,導致團隊管理混亂、組織松散,參與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責任義務,離開團隊也沒有一定的限制。甚至一個成員可以同時參加多個群眾文化團隊,大家的參與度與積極性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降低。
3.4 不專業性
由于群眾文化團體面向的是基層人民,入隊的門檻較低,幾乎是零門檻,且缺少專業人士的指導,所以大部分群眾文化團隊的專業性在平均水平之下,他們自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較少,各項技術薄弱,難以將群眾文化引領到更高的層面上,活動方式也都是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自娛自樂的成分更大。
4 促進群眾文化團隊發展的政策建議
4.1 增加財政撥款
群眾文化團隊的發展資金主要依賴于政府的財政撥款,所以最直接有效地促進團隊的發展的辦法就是加大政府財政對公共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政府的專項資金,加速群眾文化建設的進度,落實有關規章制度,健全有關團隊經費管理制度,讓團隊經費更加合理地使用。
4.2 專業人士融入群眾文化團體
群眾文化團隊的發展還存在著不專業性,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地域優勢,將專業人士融入群眾文化團體中,通過系統性的培訓、教學,提高團隊的整體專業素養。一方面,為高校師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使其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加強了高校師生的社會服務意識,把專業的高校音樂資源注入公共文化服務的建設中,讓群眾文化團體也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專業的知識,加強群眾文化建設。
4.3 提高政府對群眾文化團隊的重視程度
群眾文化團隊的建設的好壞關乎群眾對于政府的看法,所以政府應盡一切努力把公共文化服務做到位。雖然工作的開展具備了一定的復雜性,但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的提升依賴于民智的開發,更依賴于文化事業的有效發展。只有將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國的公共文化事業。
5 結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支持群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總而言之,群眾文化團隊對整個社會的文化事業推動還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保障,政府部門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履行公共文化服務義務上,基層群眾文化團隊也應該從建設到后期組織更下功夫,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提高團隊的凝聚力與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 梁穎.基層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4(5).
[2] 楊珺.群眾文化團隊的政府管理模式研究——以奉賢區南橋鎮為例[D].華東政法大學,2014.
[3] 陳瑤.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與模式[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4] 方秀云.社區文化建設中政府推動問題[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3.
[5] 劉慶龍,馮杰.論社區文化及其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