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高職學校藝術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展示富有節奏的肢體動作表達個體、作品的思想情感,進而給觀眾帶來心靈精神上的震撼。基于此,本文以高職舞蹈教學的現狀為主要切入點,從作品分析、眼神訓練、表情訓練、樂感訓練4個方面重點探討高職舞蹈教學情感訓練的方法,以期為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培養學生舞蹈表現力與感染力,進一步提高高職舞蹈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蹈教學;情感訓練;眼神訓練
0 前言
舞蹈作為當今社會較為常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借助肢體動作將作品內容呈現給觀眾,進而與觀眾進行思想情感上的溝通,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在高職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重視學生舞蹈技能培養的同時,還需要訓練學生的舞蹈情感,實現學生觀點與作品情感的互動“對話”,全面理解舞蹈作品情感,并將其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本文以高職舞蹈教學的情感訓練為題,對相關內容作出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1 高職舞蹈教學的現狀
舞蹈是高職院校藝術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職舞蹈教學已經初步取得成效,學生的舞蹈能力、藝術素養較以往有所提升。但是我們在看到高職舞蹈教學成果的同時,也需要發現其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最為明顯的則是學生情感培養力度不足。[1]舞蹈與其他學科有明顯區別,要求學生具備較強肢體協調能力的同時,還需要理解、感知、升華舞蹈中的思想情感,從而最大程度彰顯舞蹈所蘊含的藝術價值。
從整體上來說,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注重舞蹈動作的講解,以強調講解、示范動作的形式強化學生舞蹈技能,缺乏對舞蹈內容的深層次分析,甚至某些教師根本未在教學環節與學生討論舞蹈情感。[2]長此以往,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僵硬學習、機械模仿的狀態,雖然舞蹈動作十分到位,但是所呈現的舞蹈效果卻缺乏表現力。探究其中的根本原因,則是學生舞蹈藝術領悟力不強。因此,如果想有效提高高職舞蹈教學效果、強化學生舞蹈表現力,就需要在高職舞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情感表現力的訓練。
2 高職舞蹈教學的情感訓練方法
2.1 作品分析
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身所扮演的教學角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高職舞蹈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來,將舞蹈教學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中,加強對舞蹈作品創作背景、內涵思想、情感主旨、藝術價值等方面的全方位分析,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內心情感的目的,為學生舞蹈情感表現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講解某個舞蹈作品之前要通過翻閱書籍、網絡查找等方式搜集相關資料,加強對舞蹈作品的分析與解讀,通過對舞蹈動作的解讀呈現舞蹈作品的藝術內涵。
2.2 眼神訓練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舞蹈表演中通過眼神的流露可以更好地傳遞情感,從而達到升華舞蹈藝術情感的目的。因此,在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眼神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進一步豐富舞蹈的情感內涵,從而達到舞蹈藝術表現效果最大化。也就是說,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訓練學生的眼神,引導學生與作品進行“對話”,進而將舞蹈作品的情感價值傳遞給觀眾,因此,眼神成為舞者與觀眾溝通的重要媒介,有效彰顯了舞者的藝術素養,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了舞蹈的藝術境界。[3]具體來說,在舞蹈教學的初始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不同風格、不同情感的作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開展眼神訓練,借助眼神的微小變化傳遞作品的神韻,如狡詐的眼神、熱情的眼神、善良的眼神、自信的眼神等等,做到眼神與動作的融會貫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形神兼備。
2.3 表情訓練
表情是個體思想情感與肢體動作結合的重要表現形式,更是強化舞蹈表現力的重要環節,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思想情緒的傳遞具有積極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因此,在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表情訓練,將表情看作是呈現舞蹈藝術形象的靈魂要素。高職院校教師在講解舞蹈動作技術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中所蘊含的情感,要求學生在理解教師所講解的舞蹈作品內涵的基礎上融入自身的情感因素,將真情實感與舞蹈動作有效結合。具體來說,教師在講解基本動作技巧、舞蹈基礎知識等內容時要逐步融入情感訓練,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培養,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情感在強化舞蹈表現力方面的重要性,并將內心的情感匯聚到表情層面,從而通過表情的呈現達到增強舞蹈表演效果的目的。
2.4 樂感訓練
音樂與舞蹈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舞蹈動作的呈現依賴音樂節奏的帶動。由此可見,音樂是舞蹈藝術構成的重要因素。在音樂節奏的帶動之下,舞者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極大程度上強化了舞蹈的藝術價值,升華了舞蹈的文化底蘊。因此,在高職舞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樂感訓練,使學生在優美旋律的帶動之下強化舞蹈藝術表現力。以《黃河憤》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音頻資料,引導學生在傾聽音頻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節奏,進而想象舞蹈動作的呈現方式,并將《黃河憤》作品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舞蹈動作當中。此外,教師要高效整合舞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元、全面、豐富的舞蹈示范作品,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與分析不同類型、風格、情感的作品,正確梳理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系,為舞蹈形象的良好塑造奠定基礎。
3 結語
在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將舞蹈技能訓練與舞蹈情感訓練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據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訴求制定有針對性的舞蹈情感訓練方案,從情感、文化、思想、社會等多個角度剖析舞蹈作品,深化學生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并通過對眼神、表情、樂感三方面的科學訓練進一步強化高職院校學生舞蹈情感表現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情帶舞,以舞傳情,為高職院校舞蹈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婷.探究藝術高校舞蹈劇目課程教學中學生情感表現力的訓練[J].大眾文藝,2018(02):196.
[2] 薛一村子.情感的力量,舞蹈的魂——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民族情感的教學[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1):344+346.
[3] 林友.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臺表現力分析及培養策略[J].藝術科技,2017,30(11):412+425.
作者簡介:朱璐(1983—),女,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