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科
摘 要:現階段,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移動終端設備也愈發先進,大數據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已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大數據時代,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但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人才培養形式等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大數據;職業教育;教學;思考
1 大數據的基本內涵
大數據通俗地理解就是巨量資料,是信息領域一個新的概念,具有信息搜集、信息統籌、信息預見的功能。[1]目前,國內外對大數據的定義及理解各有不同,但他們表達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指一種數據集,它與傳統數據在管理理念、處理技術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蘊含更加豐富的價值。它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大規模復雜的數據結合,它具有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的特征。[2]在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它包括與教育教學有關的全部數據,如教學平臺、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等。
2 大數據時代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2.1 教師的角色沒有改變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老師是課堂上的主體,對于教材的內容進行單純的講授,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不透徹,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這種教育思維的中心是灌輸。而大數據的興起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學生對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實行與大數據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必將成為職業教育的趨勢。
2.2 教學理念滯后,課程教學互動不夠
現在的課堂上大部分老師還是以自己講為主,與學生的互動不夠,一堂課下來教師感覺很吃力,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大數據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也方便教師開展全過程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發布學習任務通知,學生收到通知后,可以馬上利用移動設備和在線課程資源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師端可以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可以在線交流輔導。結合課前學習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下達學習任務。學生按照老師的“線索”完成課中任務,并上傳到學習平臺。教師課后在平臺上布置拓展任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拓展空間。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同時也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教學平臺也會生成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考核,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具體化、個性化。
由此可見,大數據為學生提供了所需的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獲取知識,學習知識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渠道。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整個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3 “一鍋煮”的教學模式,考核簡單化
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沒有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一個方法對付一個班。結果可能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覺得老師講得煩瑣,學習能力差的覺得老師講得過于簡單,兩頭都沒有抓住。可能造成兩頭的學生都產生厭學情緒,反而達不到教學目標。
同樣,考核方式簡單,不能客觀評價一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不利于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細化、量化的過程,分析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以實現差異化教學。
3 大數據時代下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對策
3.1 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
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影響,在進行信息化教學模式建設時,一定要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得課程的教學活動有效進行,以實現教學目標。黨的十九大會議后,高職院校教學理念也將進行深入的改革。目前的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教學內容和原來的無太大的差別,教學目標基本一致。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各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對學生培養質量的要求和標準也不斷提升,顯然在此種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各界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而利用大數據,結合“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則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3.2 職業院校應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授課方法缺少對學生反饋信息的收集。運用大數據,可以在原有課程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并進行數據分析,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除此之外,還能收集學生對教師及課程授課的看法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關注點。教師以此為依據,對教學策略進行適當調整,提高教學效率及效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進行學習互動。大數據時代,學生已經離不開網絡,所以課堂也應該搬到網絡平臺上,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平臺有手機APP客戶端,學生和教師交流等變得更方便快捷,通過教師合理安排課程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既遵循知識學習的規律,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3.3 利用大數據,形成對學生更完整的考核評價體系
現階段,常用的考核方法就是試卷考核和作品考核,缺少對學生一個學期全過程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客觀實際,有“一錘定音”的味道,容易對學生的培養產生不好的影響,最終讓學生產生了重考試、輕過程的心理。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應用全過程、多維度的考核方式豐富現有的考核機制。[3]學習結束,學生的所有信息將分類統計在教學平臺并形成綜合評價。通過平臺,可以回看每個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各個階段的考核情況。通過分析,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一些同學進行個性化教學,實現差異化教學的目的,達到教學目標。
4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條完整的教學生態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升學校的綜合水平,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石峰.大數據時代高職e課程與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62-64.
[2] 陳華.大數據在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發展的應用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2(01):60-62.
[3] 段輝軍.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18):184-185.